这个“小法”,究竟能答些什么法律问题呢?记者试着和它进行了一番对话。“我在马路上遇到了交通事故,怎么办?”“请问你是肇事方还是受害方?”“我是受害方。”“请问你开车吗?”……
在详细询问了“交通事故”具体情况后,“小法”在大屏幕上给出了5条建议,包括“保存好己方受损的相关证据”、“确认肇事者及肇事车辆,并记录车辆牌号”,它还特别提醒记者:“私了”要慎重。
据了解,平凉路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于去年12月成立,引入上海律佑社会治理法律服务中心提供服务。律佑法律中心带来了这台智能法律机器人“小法”,它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为一体,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据悉,研发法律机器人的是深圳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原本在法律界业内使用,进入上海社区则是第一次。
“小法”的大脑里汇集了超过3万个日常法律问题,500万字法律法规都“倒背如流”,涉及婚姻家事、员工纠纷、交通事故、企业人事、民间借贷、公司财税、房产纠纷、刑事犯罪、消费维权等与百姓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九大领域。
杨浦区平凉路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成立以来,已为500多人次的居民提供了法律服务,成为居民们“家门口的法律驿站”。
本报记者 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