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小而美的阅读空间成为城市文化一景
~~~小而美的阅读空间成为城市文化一景
~~~小而美的阅读空间成为城市文化一景
~~~小而美的阅读空间成为城市文化一景
     
2018年05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剧场一角遇见书
小而美的阅读空间成为城市文化一景
赵玥 吴旭颖
■文化广场图书角
  在实体书店相继与咖啡馆、录音棚、生活美学馆融合,打造多功能文化空间的同时,沪上剧场也在积极探索复合化经营模式。近日,上海文化广场的图书角“by stage”静悄悄地开张了,这只是上海文化广场打造剧场新空间的第一步尝试,未来,这个小小的图书角将具备更多功能。无独有偶,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也有一间朵云书局,这些小而美的阅读空间,正在为观众带来别样的文化体验。

  打造剧场新生态

  “by stage”位于上海文化广场的剧场东侧,几排书架倚墙而立,书架上放着数十本书。剧场没有专门为它设置独立空间,而是让它融入剧场,经过的观众可随意取阅书架上的书。《深夜小狗离奇事件》的观众王嘉琪,因为来得早,在闲逛时发现了这个图书角,一脸震惊地说:“这里居然有《汉密尔顿:大革命》,我找了很久都没买到!”

  书架上,有《写给孩子的莎士比亚》等通识读本,有铃木忠志等戏剧名家的著作,更多的还是《西区故事》《律政俏佳人》等引进音乐剧的节目册,时值舞台剧《深夜小狗离奇事件》上演,书架上还摆放了若干本同名原著。上海文化广场战略规划部经理柯菲介绍说,在选书标准上,剧场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与普通书店不同,“by stage”所选的书以艺术类为主,兼顾上海文化广场的音乐剧特色,有不少书是绝版书籍,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才购买到。

  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张洁表示,未来剧场要实现三个转型:从经营剧院到经营剧院生态和生活方式,从单一经营功能到功能复合,从自身独立发展成长到外部跨界合作、跨部门资源整合,最后形成良好的剧院生态系统。

  走进设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标志性旋转楼梯背后的朵云书局,一字排开的图书陈设方式显得整齐而讲究,店中的长条桌上还摆着一批“非卖品”——从《大型晚会编导艺术》到《中国汉唐古典舞基训教程》,资深舞迷乃至专业艺术人士也常来此“淘金”。学习舞蹈的方慧倩就是这里的常客,每次来这儿“充电”,她都能读到些在普通书店里很难找到的书籍资料。

  据记者了解,上海大剧院早在2013年大修时就开设了艺术书店,成为上海第一家自营书籍的剧场。目前,书籍销售额已占全店销售额的一半。根据不同的演出,书店还会将相关书籍放在显眼位置向观众推荐。而上海音乐厅二楼东厅也很早就有了专卖古典音乐书籍、光盘的音乐商店。

  延伸剧场新体验

  一本叫作《涂游上海》的书在朵云书局格外受欢迎,一到中场休息,孩子们就会把这本免费提供的涂鸦书团团围住,用不同颜色的画笔描绘自己心中的上海景象。书店负责人冯洁说:“开设剧场书店的主要目的不是卖书,而是为观众提供另一种文化服务,让他们在观演前后有处可逛。”从收银统计来看,目前朵云书局每月有20%-25%是老顾客,75%-80%是新顾客。

  “by stage”的初衷是为来剧场观演的观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提供一种剧场美学体验。未来,“by stage”的图书将向剧场会员开放借阅,成为目前国内首家剧院内公共专业图书借阅共享平台。剧场还将在6月初启动首次书籍分享会,让观众在非演出时段也能走进剧场感受文化氛围。不久后,剧场西侧还将建成另一半“by stage”,功能与东侧有所区别,这里将成为文创产品和剧目衍生产品的销售展示区域。此前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巡演期间销售火爆的帆布袋和胸针,也将与众多衍生品一起重新亮相。

  见习记者 赵玥 吴旭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科创上海
   第A07版:财经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中国原创音乐剧如何赢得更多观众
在剧场一角遇见书
小空间 大格局
“茉莉花”昨飘香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2在剧场一角遇见书 2018-05-14 2 2018年05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