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2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公望的“逸迈”
张德宁
■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 张德宁

  “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在当时画名就很高。倪瓒曾这么赞言:“本朝画山林水石,高尚书之气韵闲静,赵荣禄之笔墨峻拔,黄子久之逸迈,王叔明之秀润清新,其品第固自有甲、乙之分,然皆予敛衽无间言者。”

  “逸迈”者,谓黄公望的山水画洋溢着清逸雄健、秀雅脱俗的气息。这无疑得益于恩师赵孟頫的言传身教。黄公望晚生赵孟頫15载,两人有一段非同寻常、影响深远的相遇相知的师生情谊。赵孟頫是宋末元初书画界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元贞元年(1295)43岁时辞官归里,大德三年(1299)出任集贤院学士、江浙行省等处儒学提举,到至大三年(1310),主要活动于杭州。而黄公望此时30岁左右,这段时间正在杭州的浙西廉访司充当书吏,有缘与赵孟頫相遇,投其门下。四十年后,黄公望题赵孟頫的一卷《行书千字文》写道:“经进仁皇全五体,千文篆隶草真行。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黄公望稽首谨题。至正七年夏五书于龙德通仙宫松声楼。时年七十九。”由此可知,黄公望确实拜师于赵孟頫门下。赵孟頫对书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一系列见解,极大地影响了黄公望。黄公望对未来的期望,越来越清晰。

  赵孟頫摒弃南宋山水画的因循守旧,主张“师法北宋,上追晋唐,尤推董、巨”。他倡导“云山是我师”、“书画本来同”、“以书入画”。他不断探索,从青绿设色的《鹊华秋色图》到水墨简练的《水村图》,元画的干笔皴擦的特色渐渐形成。赵孟頫十多年画风的变化,对于黄公望是极其珍贵的启示。黄公望曾师学五代荆浩、关仝和北宋李成,这与赵孟頫的主张并不矛盾,此后则更用心于董源、巨然,以使画面和笔墨更趋于“平淡天真”。赵孟頫曾为黄公望画卷题“快雪时晴”四大字引首,可见师生关系的融洽。

  至大三年(1310),朝廷召赵孟頫回京。至治二年(1322)赵孟頫去世。而黄公望依旧在浙西廉访司为书吏。至元(1335-1340)中,黄公望被诬入狱。出狱后,失望中他皈依全真教,往来于松江、杭州等地,浪迹江湖,卖卜为生。这倒给他创造了一个观察大自然的春华秋实、朝明暮晦之变幻的机会。他不禁沉迷于此,出行时必带着一个皮囊,内置画具,见到美景就展纸摹画。渐渐地,黄公望的山水画大器晚成。画史上称:南宋之后,山水之变,始于赵孟頫,成于黄公望。黄公望晚年大变其法,创浅绛山水,独树一帜,被誉为“元季四大家”之冠,影响了明、清两朝山水画的发展。

  《富春山居图》可以说是黄公望“逸迈”风格的代表作品,也是元画的经典之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文体汇
   第A07版:文体汇/动态
   第A08版:人物/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夜光杯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阅读/连载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18版:家装专版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黄公望的“逸迈”
郭绍虞的书法
木雕艺术出新人
祖父钱君匋教我学艺
新民晚报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A22黄公望的“逸迈” 2018-05-26 2 2018年05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