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2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祖父钱君匋教我学艺
钱 骏
■ 钱骏篆刻“求索”
  ◆ 钱 骏

  2018年,是祖父仙逝20周年暨海宁钱君匋艺术研究馆成立20周年纪念,各种活动接踵而至,往事如云烟,顷刻萦绕。

  幼时,不知艺术为何物,虽然经常随父母去重庆南路154弄8号探视祖父母,但是多是晚间,也未曾见过祖父创作,只是昏暗的灯光中对墙上挂着的关良作戏曲人物图颇为好奇,祖父会问及我的学习情况但从来不提及书画篆刻。时至少年,一切都在巨变,祖父的寓所也在发生悄然变化,墙上挂的字画日渐丰富,写字台上的文房吸引了我的目光。

  有一天,我对父母说我想像祖父那样刻印,对于我来说那可能只是在枯燥的学习中的一种逃避,而显然父母却是认为我终于开窍了,郑重其事择一周日下午带我去见祖父母,祖父闻之大悦,眼中流露出一种不多见的神情,现在想来应该是满怀希望的欣喜。祖父母似有默契地交换了一下眼神,祖父说会即刻责成他的学生陈辉老师先来带我入门,两年后,陈辉老师获全国首届篆刻评比一等奖,足见祖父母为吾择师之慎重!

  在陈辉老师的指导下,我从临篆书到开始刻印进步很快,兴趣渐浓,陈辉老师每个周日都带我去见祖父,带着我一个星期的习作,祖父总是饶有兴致地仔细翻阅,看到好的地方就会说“好极好极”,看到需要纠正的地方就会边比画边操着浓重的桐乡口音说“实嘎实嘎”(这样这样),有时候还会帮我写个印稿什么的。陈辉老师还会带着我去拜访各家名家,陈巨来、沈迈士等,耳濡目染之中,更是精进,初中时候美术课布置功课刻印,于我便是轻车熟路,获得了老师表扬,名声不胫而走。

  1983年祖父落实政策归还私宅重庆南路166弄4号,至此我得以迁入与祖父同住,朝夕相处。抄家发还的文物也陆续就位于其本应该的地位,祖父指着散布于各个房间的艺术宝藏对我说,学习要多看,多看名家的作品,这就是我收藏的目的,希望你好好利用,随时找到相应名作参考,开阔自己眼界。真可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呀!1984年祖父着高足陈辉老师和黄冰先生钤拓“钱君匋获印錄”,历时三年,我则每天晚上混迹于他们工作的亭子间,尽览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以及其他40位名家印章,收获甚丰,1985年有感于祖父的教导学习要勤奋,要一丝不苟,遂治印“一丝不苟”,祖父阅后大喜,当即奏刀修正瑕疵,而后推荐发表。祖父予我极其丰富的学习空间,然而祖父每天勤奋创作,处世的严谨态度,生活中极其节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

  1985年,祖父做出了一个惊世之举,欲将毕生收藏的4000多件文物悉数捐赠与故里桐乡市,由桐乡造馆收藏,建成后开门办院,供广大艺术爱好者共享学习。如此壮举至今看来仍是极具超前意识。祖父不仅是个伟大的艺术家,而且是个白手起家的成功商人,他比绝大多数人清楚这些文物的价值以及升值空间,然而藏以致用始终是祖父的宗旨,惠及大众是祖父的博大胸怀,他只是太热爱艺术热爱家乡热爱国家了!祖父说,亿万收藏不应该保存在保险箱里,我们还是可以随时去桐乡观摩学习的,同时可以为更多的艺术爱好者提供养分。祖父这棵大树不仅仅是庇荫后代,更是造福于祖国的文艺复兴大业!

  祖父给我留下了大量的藏书文献供我学习篆刻书法用,然而祖父真正给我留下的不是学习文化艺术的资源,而是其人品精神!从为我择终身良师,到身体力行从艺态度,乃至两次捐赠的无私胸怀,教会了我学艺先要学会做人,人品端正才是人生正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文体汇
   第A07版:文体汇/动态
   第A08版:人物/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夜光杯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阅读/连载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18版:家装专版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黄公望的“逸迈”
郭绍虞的书法
木雕艺术出新人
祖父钱君匋教我学艺
新民晚报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A22祖父钱君匋教我学艺 2018-05-26 2 2018年05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