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苏州评弹社会史料集成》所收录的360万字的资料,是从一千多万字中精选而来的。资料的积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上世纪末,唐力行的父亲、评话艺术家唐耿良开始撰写回忆录,在协助整理的过程中,唐力行对回忆录中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查找相关资料并加以核对,几年下来积累了可观的资料。对于这些资料,唐耿良深感亲切,嘱咐唐力行将资料进一步扩充,使更多评弹人的历史能够留传下来。
2002年,唐力行到英国参加社会文化史会议,与会学者的研究突破了传统史学的思维定势,大大扩展了史学研究的范畴。“从那次会议以后,我确切地感觉到社会文化史研究是国际学术的前沿。从苏州评弹这一地域文化的角度去研究江南社会,是一个尚未开拓的新领域。苏州评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留下的信息、符号如能与通常意义上的历史结合起来,就可以更接近当时的历史。同时,这也是观察社会的一个特有视角。”从2004年开始,唐力行组织起一支学术队伍,专门从事苏州评弹与江南社会的学术研究。
《中国苏州评弹社会史料集成》分为三卷,上卷是传统时代的苏州评弹,中卷从建国初到60年代中期,下卷经历改革开放一直到今天。该书以丰富多元的史料回应了苏州评弹研究中的三个终极问题:苏州评弹是什么、苏州评弹从哪里来、苏州评弹往哪里去。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里,展现了苏州评弹与江南社会互动的丰富历史画面。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