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父母需要明白的是,家庭应当帮孩子分担和化解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压力,甩掉孩子的情绪包袱,让他们可以轻装前行、健康成长。遗憾的是,现在许多家长反而在给孩子不断加重心理负担。一旦孩子学业表现不满意,家长就情绪烦躁,唠唠叨叨,长吁短叹,甚至吃不下、睡不着,导致孩子更加自责内疚、困惑无助。不堪负荷时,孩子本能的反应就是逃避,轻则表现作业拖沓、上课走神,重则沉溺于游戏和网络,甚至厌学。
研究已经表明,焦虑情绪是会传染的,尤其是家庭成员之间,父母的焦虑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如果父母情绪稳定、乐观豁达,会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对自身的状态不满,以及对伴侣和婚姻现状不满,处理事件容易走极端的父母,更容易在孩子面临学业和生活挫折时出现情绪失控,并且把负面的情绪传染给孩子。另外,对自身不满意,也会导致父母将自己在童年和婚姻中无法实现的心愿强加给孩子,而这种期待很可能超出孩子本身需要的发展愿景,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
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对儿童心理障碍的理解已达成共识,孩子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而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乃至整个家庭系统出了问题,都可能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上表现出来。因此,针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在心理干预方式上,通常会选择实施家庭治疗,要求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理顺家庭内部的种种关系,才能真正改善孩子的症状。
社会焦虑和外界压力无法主导,但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孩子切身体会到就算有再大的外在压力,也是可以好好整理自己的情绪,从而去理性应对。当“吼”孩子的冲动来临时,家长不妨停下来,做个深呼吸,或者离开一会儿,让自己平静下来,回头看看刚才发生了什么,自己的负面情绪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通常当我们理解了自己的情绪从何而来,也就可以释然,回复平静。如果我们总在负面情绪里,难以自拔,不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刘文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科、上海市医学会行为医学专科分会) 本版图片 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