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说,自从子路跟着他,恶言不闻于耳。恶言,就是难听的话。子路勇武直爽,有不平事,会挺身而出,他做了孔子弟子,别人自然不敢在孔子面前恶言相向。
孔子有学问有理想有追求,也是个有修养有教养的人,人格接近完美,有什么恶言可以加到孔子身上呢?推测一下,可能是下面这些——
史载孔子是其父母野合而生,所以身世问题会有人指指点点。其次,觉得像孔子这种人,教一个学生收几条干肉,“一个亿的小目标”一辈子也完成不了,因而鄙视。孔子弟子子贡多金而活络,当时就有人认为他比孔子贤。再次,觉得孔子师徒聚在一起终日讲论,不事生产,浪费粮食。还有,觉得孔子师徒冠服而聚,弹琴咏歌,有点装,看不惯。
英雄不论出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只是自古社会价值评判多元,同一个人,在众人眼里自然有贤不肖之别。
像孔子这样的贤哲,后人眼中的圣人,还会听到恶言,更何论一般的人。可见,和不喜欢的人相处,听不入耳的话,是人生常态。
还有,孔子这样,还要一定的武力捍卫才能耳根清净,而那些恶言,在子路的武力面前匿迹,也可见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不是始终行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