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至6月15日,在市环保局副局长吴启洲带领下,各区16位环保局长将轮番值守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听市民来电,回应百姓关切,剑指群众忧心的环境污染问题。环保部门对每件市民投诉逐一调查、核实、整改、反馈,本报将全流程监督热线行动,督促相关部门“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有环境问题,直接呼局长!我们期待您的来电。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无证搅拌站藏村内
今天上午10时20分许,记者跟随执法人员赶到闵行区陈行公路552号。
走过一条用碎砖块“铺”成的狭窄小路,一个偌大的混凝土加工堆场映入眼帘:南面矗立着6只混凝土成品罐,3辆搅拌车停在西侧,东面是砂石堆场,彩钢板房内铺设着一条简易的生产线;一排“职工宿舍”倚靠场地北部,工人和家属甚至在里面生火做饭。
记者看到,现场砂石堆成小山,道路泥泞不堪,几无下脚之处。工人们穿着套鞋,在布满积水的场地内作业。看到执法队员后,几名工作人员一路小跑,将流水线发动机关闭。
“两个月前,我来到上海,在这里做工。”一名工人告诉记者,平时他白天作业,晚上睡在工地里。
一名过路的苏民村村民说,这个混凝土搅拌站位于闵行区和浦东新区的交界处,已经开了两个多月。“这个搅拌站藏得很隐蔽,但是污染实在太厉害了!”
无遮无挡污水直排
采访时,一辆装满原料的搅拌车正要驶离工地。一阵微风吹过,阵阵扬尘扑面而来。记者走了一圈后,头发、手机屏幕、鞋子上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尘土。
如此大的工作量,污水如何处理?记者看到,场地北侧竟私设了一根软管,一头接着工地,一头通往外部,混杂着泥浆、废料的汩汩污水就这样被直接排放到了外面。
场地内,积聚的污水已经变成了褐绿色。执法人员用pH试纸检验后,试纸秒变深紫色,显示污水呈强碱性。
执法人员查封设备
市环境监察总队工作人员在现场勘查后发现,该堆场没有通过环评验收,也没有经营执照和生产执照,属于“三无”搅拌站。
“按照规定,未通过环评的企业,根本不能生产操作。这家搅拌站内还没有任何防水、喷淋和遮挡围栏,积灰、扬尘等各类污染物直排,严重影响周边环境。此外,其私设暗管,偷排废水。”市环境监察总队现场处置科科长樊晓东表示,经勘查后发现,此地并不适合继续用作水泥搅拌站,依据相关法规,执法人员对现场负责人做了执法笔录,并当即查封生产设备。执法人员要求企业负责人限期清空场地内所有设备。
本报记者 徐驰
明日热线预告
9:30-10:30 黄浦区环境保护局局长 陈卫
14:00-15:00 浦东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卫生管理局局长 章灿钢
互动平台
市民服务热线:12345
手机客户端“12345”
手机客户端“新民App”
值守电话:96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