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年一度的中国高考又拉开了帷幕,为了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中取得高分,孩子们已经勤奋苦读了许多年,同龄的美国学生也不例外。只是一直以来,美国公立学校难以与占据优质教育资源与雄厚教育经费的私立学校抗衡,而私立学校“属于”富家子弟。在考试中“拼”过富家子弟,是普通美国家庭的孩子想也不敢想的。
但如今,公立的政府特许学校的崛起,仿佛预示着私立学校不再是唯一提供优质基础教育的地方,平民子弟也将有机会在标准化考试中出人头地。
连年获得优异成绩
2007年春,记者伊丽莎白·格林赶到纽约市,准备报道当时美国民众最关注的一条有关公立教育系统的大新闻。那一年,政府特许学校成功学院在纽约市标准化中小学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甚至打败了许多传统的名牌私立学校。
处于这场变革核心位置的正是成功学院的校长伊娃·莫斯科维茨。像其他许多特许学校一样,成功学院在创始之初并不顺利。第一年,学院只招到了165名幼儿园和一年级学生。大多数特许学校校长都默默接受了现实,因为他们自己也并不清楚这一模式还能走多远。
但伊娃·莫斯科维茨不一样。她坚定地相信,标准化考试中的高分能打消所有对特许学校的疑虑和质疑。在纽约,政府特许学校这一体制被市长布隆伯格视作向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最有效途径,以促进教育的公平性和社会阶级的流动性。两者的组合从某种程度上预示了成功学院的成功。
伊娃·莫斯科维茨真的做到了。在成功学院最近一次标准化考试成绩统计中,95%的学生达到了数学“优秀”的水平线,84%的学生在英语文学考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对比之下,纽约市其他学校的平均水平分别是36%和38%。因为学生连年取得优异成绩,成功学院被授予纽约市杰出学校奖,并获得了25万美元奖金。
除了一路上升的成绩外,成功学院的办学规模也在过去的十年间快速发展。由伊娃·莫斯科维茨创立于2006年的成功学院,起初只有纽约哈勒姆区的一间学校,如今已经扩展成为拥有46所分校、15500名学生,广泛分布在曼哈顿岛、布朗克斯区、布鲁克林区和皇后区的庞大学校体系。
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成功学院的教学质量和考试成绩没有丝毫下降。学校的教学重点始终放在数学类课程、科学类课程和棋类运动上。每到考试季,学校便会采用考前专用的高强度备考课表,帮助学生们进行针对性、高强度的考试复习。而其他公立学校和特许学校考试前往往都直接给学生放假,让他们自己在家复习备考。如此的努力换来一张张出色的成绩单,这无疑帮助伊娃·莫斯科维茨不断提高成功学院的声望。伊娃·莫斯科维茨自己也俨然成为了美国政府特许学校改革的领头人。
纪律严格奖惩分明
伊娃·莫斯科维茨的教育改革之路还要从十多年前讲起。2007年6月,纽约市长布隆伯格来到位于哈勒姆区的成功学院,庆祝学校取得佳绩。他对着几个5至7岁的孩子说道:“孩子们,暑假就要到了,你们可以尽情地去泳池开派对玩耍了!”伊娃·莫斯科维茨迅速打断了市长的话。显然,她不想一上来就和市长唱反调:“夏天到了,你们当然可以去开泳池派对了。但更重要的是,别忘了完成规定的假期阅读,不然开学时你可是会被挂到墙上去的哦。”一位幼儿园孩子的母亲说,为了达到学校的阅读要求,她的儿子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从图书馆搬50本左右的书回家。孩子们要用不到三个星期的时间读完这50本书,并完成阅读报告。如果没能保质保量完成阅读任务,名字就会被公示。这样的严格规定,造就了成功学院连年第一的英语阅读考试成绩。
成功学院处处诠释着奖惩和纪律,以此激励学生追求优异的考试成绩。学校规定,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能够换来打篮球、玩橡皮子弹枪的机会,如果考试成绩不达标,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下课后的留堂和额外的强制自习时间。学生听课时必须双手平放,挺直腰板,将目光集中在投影屏幕上;做题或阅读时必须拿出笔进行适当的标注。
成功学院的学校走廊里还贴满了成绩“走势图”,展示所有学生每周的单词拼写和数学测试成绩。如果哪个学生的成绩低于平均值,他的名字下面就会贴上红色标记。而在美国大多数学校里,学生的成绩好坏通常被视为个人隐私,是不会被拿出来公开讨论或展示的。
成功学院对纪律的强调也超过了美国几乎任何一所学校。学生身着橙蓝相间的校服,背着统一的蓝色书包,整齐地排队进入教室上课。校长伊娃·莫斯科维茨在学校走廊里来回巡视,像是一位将军巡视着士兵,随时准备发起战前动员。
在成功学院工作的教师大多刚从大学毕业。学院会派人到各个分校探班,详细记录基层老师每天的教学活动。一天11个小时的工作对许多老师来说是家常便饭,因为他们时刻面临着压力。每个老师所带班级的测试成绩都被详细记录在案,并且定期接受考评。但是这一严格体制带来的不光是压力,也为青年教师打开了一条快速晋升的通道。在成功学院的学校系统里,最年轻的分校校长只有26岁。这样开放的晋升机制无疑激励了许多年轻教师,间接提升了教学质量。
校长作风强悍树敌
伊娃·莫斯科维茨是一个具有鲜明性格的教育改革者,犀利强悍的处事风格也为她树立了不少敌人。2010年,一些反对政府特许学校的人士拿着标语走上街头,喊出反对莫斯科维茨的口号。第二天,莫斯科维茨就公开斥责了这些反对者,把他们称作“无知的保守派”。
记者伊丽莎白·格林与莫斯科维茨打了多年交道,对她的火爆脾气和彪悍作风深有感触。有一次,格林在报道中写到对成功学院运营体系的负面评价。文章见报第二天,她就收到了莫斯科维茨的电话,遭到一番毫无遮掩的贬损。在自传中,莫斯科维茨花了整整两章节的篇幅批判那些曾经质疑成功学院高强度备考模式的媒体。这种激烈的回应方式令很多人无法接受,一些家长担心如果碰到媒体采访,自己的孩子会处境尴尬,也有家长担心莫斯科维茨的犀利风格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但莫斯科维茨顾不上这些,她只想着继续凭借傲人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开设更多的成功学院分校。毕竟这个盛产高分学生的“圣地”依然是传统公立学校难以匹及的。莫斯科维茨的成功学院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也可以与拥有优势教育资源的富家子弟竞争,有助于促进公共基础教育的公平发展。
然而也有人质疑,高强度的考前复习、滴水不漏的成绩监控以及统一的严苛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牺牲了孩子本该拥有的轻松时光。考试成绩至上的成功学院是否能够真的引领美国公立基础教育的未来,这个答案恐怕还需要时日才能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