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性骚扰和性暴力现象在各国仍十分普遍。从轻佻的言语到突如其来的“咸猪手”,甚至最极端的性侵犯,每一位女性,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遭受性骚扰的危险。据联合国统计,全球35%的女性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身体暴力或性暴力。
自去年底开始,网络上的“MeToo”成了“反性骚扰运动”的标签,曾经沉默的受害者纷纷站出来指控加害者,引发大规模揭发各行业性骚扰现象的网络风潮。专家认为,性骚扰和性暴力现象的根源还是在于长期以来的性别不平等。在传统男权社会中,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和玩物,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离不开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冰岛
理解生命从性别开始
清早,5岁的小女孩莫伊来到冰岛首都一所幼儿园,她和其他女孩的小手紧紧握着,互相问候。“你很强壮。”同组的女孩告诉莫伊。另一个小女孩说:“你看起很勇敢。”老师轻轻提醒她们,说话时要互相对视。随后,莫伊和其他的女孩开始做游戏,假装拿弓箭射入想象中的森林。她们摆出战士的姿势,然后举起手来完成每天早上的“女孩仪式”,大声喊道:“我很坚强!我很强壮!”
在隔壁教室,男孩也在进行晨间活动,他们也被教导说话时要注视对方,但不必大声叫嚷展示自己力量或勇气。因为这家幼儿园的管理者认为,社会每天都在为他们加强力量,相反,男孩的重点是学习关心和呵护。
冰岛是世界上最讲究性别平等的国家,一直致力于消除性别歧视,出现过女性总统和总理。最近出台的新法律还要求公司必须保证男女员工同工同酬,公司董事会中至少40%的席位要留给女性。
在学校教育中,冰岛也积极传达着性别平等的理念。以往不少人认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氛围对于孩子的影响根深蒂固,学校在消除性别歧视上的作用很有限。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学校通过提供创新课程,能帮助年轻一代改变观念,改善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现在的年轻人在成长中时刻被提醒,我们的社会权利不平等,他们正努力打破这些规则。”冰岛一名老师表示,他所在学校的课程中已经引入了有关性别与身份的讨论。一家私人幼儿园的创始者玛格丽特认为,这样的课程应该尽可能地早设置,因为小孩在2岁前后就会形成性别视角。“对幼儿来说生命是混沌的,而他们想要理解生命时,最先接触的差异便是性别。”
美国
教孩子平等对待异性
一个寒冷的冬日早晨,美国麦迪逊市一所小学的二年级老师艾琳·沃格尔正在给学生朗读一则故事,一支名叫红色的蜡笔时常感到困惑,因为它画出来的所有东西都是蓝色的。读完故事后,学生们被要求分享自己的看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我们不应该凭标签对人产生刻板印象。如果你看起来是红色的,但实际上是蓝色,这也完全没问题,你是与众不同的。”一个名叫凯特的学生回答。麦迪逊市的这所小学希望以关爱与包容来对抗性别霸凌与骚扰,学校所在的学区正在重点推广“欢迎来到校园”活动,这个由非营利性质的基金会创立的项目,起初是为了帮助某些性别认知上有障碍的孩子,现在他们的目标更加广泛,包括促进性别平等。
事实上,自2000年以来,美国不少机构在这一领域已经做出了诸多努力,在全国范围内促进儿童的性别平等教育。这些项目通常开始于小学阶段,让孩子在解决日常问题时懂得包容与多样性。诞生于得克萨斯州奥斯丁的项目“期待尊重”,致力于帮助那些在家中以及与同龄人相处中遭遇性别歧视的学生。发源于加州湾区的“让男孩成长为男人”项目则着重培养男孩的同情心,重新定义“男子气概”,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男人”必备的品质。
沃格尔如此评价这些项目:“我们正培养一批能够平等对待女孩的男孩,因为我们想让他们从小就明白,女性拥有和他们同等的权利,也同样值得尊重。”
目前这些项目取得的成效远超过专家的预期。“期待尊重”项目中的四年级学生,在参与角色扮演与课堂讨论等活动后,明显能够比同龄人更准确地识别什么是性骚扰。
以色列
青少年该是什么模样
随着去年超级英雄电影《神奇女侠》在全球大火,英姿飒爽的女主角盖尔·加朵也为更多人所知。《神奇女侠》以女权为主题,从导演到主角都是女性,而出生在以色列的女演员盖尔·加朵能够胜任神奇女侠,不仅在于她英气的外形,更离不开她独特的气质。
与中东地区其他国家的女性相比,以色列女性长期以来给人更加强壮和独立的感觉,这当然和她们在18周岁后被要求服兵役有关。能征善战的军人形象是这个国家对于年轻人的期待,不过若要体验人生的精彩与多样性,青少年就不应被设置统一的“标准”。以色列特拉维夫一所学校的老师在过去十年里努力将性别元素融入中学生的课程中。一个名叫纳尔的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列举历史上著名的“女强人”,学生率先想到的是果尔达·梅厄与居里夫人,前者是以色列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女总理,后者是20世纪大名鼎鼎的女科学家。随后,又有学生提到《圣经》中的夏娃与希腊神话人物潘多拉。“在夏娃与潘多拉的故事里,她们都是因自身的好奇心作祟而带来灾难,似乎世界上所有坏事都可以归咎于一个女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老师问道。“因为这些故事都是男人的作品!”一名留棕色长发的女孩说。另一位女孩接着回答:“因为在过去,人们认为女性是更加弱小的。”
纳尔认为,这样的课程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向成年人过渡,“他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介上的信息会影响到他们如何观察世界,以及选择以后成为怎样的人。而学校要做的就是在家庭之外,成为另一个促进性别平等与包容的重要平台,让他们明白女性同样可以有所成就。”
墨西哥
打破传统的性别观念
墨西哥国家妇女研究所2017年的报告显示,墨西哥是全球凶杀案女性受害者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天至少有7名女子被男性杀害,2016年全年受害女性为2746人,比2007年的1089人高出一倍多。一方面,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透露出墨西哥女性的安全状况不断恶化,而另一方面,传统的性别观念与大男子主义深深根植于这个国家。
对于墨西哥的广大农村来说,传统的性别角色根深蒂固。女人主要承担照料家庭的责任司空见惯,作为父母,看到女儿结婚生子便已足够。而这也是卡门·奥罗斯科这样的青年教师试图去改变的地方。当奥罗斯科和同事第一次来到锡劳镇一所高中,看到一群男生对她吹口哨时,她惊呆了。但她很快发现,吹口哨这种轻佻的行为只是表面,背后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这里,人们觉得所有暴力行为都很‘正常’,一场争论引发伤亡是正常的,学校里男女生打斗也是正常的。”
奥罗斯科和同事决定开设一门以性别暴力、尊重女性为主题的课程。在第一堂课上,30名学生围在一起,老师要求他们描述面前的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位衣着靓丽的女士正在过马路,而她身后的一群男人有说有笑地看着她起哄。
“可以想象这位女士出门前精心打扮了自己,她非常自信。但是她一旦走上街头,这些男人便试图对她的打扮评头论足。”一个名叫卡拉的女学生说。另一名男同学接着说:“这些男人觉得她很美,但是他们表达的方式不太友好,让女士觉得难受。”随后话题转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上,有学生承认,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更有学生表示,自己也像那些男人一样,曾参与过类似的起哄行为。奥罗斯科期待借助这样的课堂内容,在这个传统性别观念根深蒂固的国度,能够打破常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样的行为在“不经意间”构成了对女性的骚扰。
奥罗斯科的努力获得了学生的肯定,他们如今能更好地识别日常生活中潜在的暴力与性骚扰行为。一名高中女生阿伯内克·瓦尔德表示,过去每天步行上学30分钟的路程总会伴随男生的嘘声,她之前只是觉得不舒服,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也是一种暴力。
王仲昀 麦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