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急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朱晓东教授带领的ECMO团队,曾经运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成功救治爆发性心肌炎患儿。今年6月初首次选择股动静脉置管,股VA-ECMO治疗并串联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一种新兴的血液净化技术),救治一名生命垂危的10岁爆发性心肌炎患儿,又一次获得成功。
爆发性心肌炎是临床上小儿危重症之一,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死亡率甚至可以高达90%,极少数幸存病例亦会留有各种各样的后遗症,由此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难以愈合的伤痛。
爆发性心肌炎之所以被称为“爆发”是因为患儿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出现无特异性的症状,然后迅速发生心功能的降低、恶性心律失常,进而心功能衰竭,导致全身血流因驱动力的丧失而停滞,无法为各功能脏器提供足够的血液灌注,引发脏器功能的损害直至丧失,使病儿夭折,整个过程可以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完成,故此,爆发性心肌炎留给医疗救治的时间窗是非常短促的,而且需要投入顶级的治疗措施,才可能逆转临床的危象。
如此危重的疾病,并非毫无蛛丝马迹可循,从大量的临床病例分析来看,需要关注一些细节问题,如果多问一个为什么,或许能够给患儿、家长和医生一个机会。
第一,呕吐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症状,由于小儿的心脏功能出现了问题,影响到脏器的血流灌注,而胃肠道是首先受到影响的器官,由此可以发生呕吐,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患儿的呕吐会越来越剧烈、频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无论是家属,还是患儿都不能提供造成呕吐的不洁饮食病史。今年6月初我们成功救治的患儿,就是因为在发热以后的2-3天内反复呕吐,治疗后无效,复诊过程中被医生识别发现,及时收治抢救成功。
第二,精神状态的评估。任何患儿,只要他(或她)的体温降至接近正常标准,精神状态会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活泼爱动,会要求吃既往喜欢吃的食品或饮料。如果在此时还是病恹恹地躺着,面色偏差,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应该送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
第三,出冷汗。孩子发热服用退热剂以后出现大量流汗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此时需要补充适量的水分(包括温开水、果汁或者蔬菜汤)。但是,如果退热以后经过补充水分,依然出现大量流汗,就要引起重视,此时如果伴有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应该及时送医检查。
在孩子发生高热以后,不是一定会继发爆发性心肌炎。对于大众而言,一旦出现“感冒”的症状,应该给予足够的休息,而不是坚持去学校上学或者保持原有的体育活动量。因为休息可以给机体一个休整的机会,减轻包括心脏在内的机体重负。同时,给予孩子相对清淡并有营养的饮食,哪怕是少食多餐,以保持足够的营养供给。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迅速地从“感冒”状态恢复正常。
从医学的角度,爆发性心肌炎是一个临床危重症,但是绝非无法避免,其中足够的“休息”是最重要的环节。即使发生了爆发性心肌炎,只要救治及时,还是有很好的恢复机会的。医学技术的进步能让天使般的孩子,重新返回菁菁校园,返回父母身边,重启正常的生活。
朱晓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急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