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聆听困难群体的声音,让这些“沉默的少数人”感受到大调研带来的“温度”。自大调研开展以来,松江区84个调研主体主动走访困难残疾家庭、重病劳模等困难群体5675人。
残疾人护理用品发放、无障碍设施改造、矫形鞋申请流程、阳光之家配备急救箱……这些工作看似牵涉面并不广,但对每一名相关的残疾人而言,却是一等一的大事。松江区残联走村入户、访贫问苦,并在“松江残联”微信公众号上开辟大调研栏目,搜集各类意见建议。
家住中山街道蓝天四村的孟玲玲,自2005年车祸导致肢体三级残疾后就积极参加街道残联组织的自强健身工程活动,但随着年龄增长她渐感力不从心。中山街道残联负责人在调研中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了一家第三方体育策划中心,为孟玲玲开展“体育进家庭”上门入户指导,提供个性化体育项目服务。
松江区总工会在开展“进百家企业、访万名职工”大调研活动的同时,把目光锁定困难劳模,积极听心声、解难题、送温暖。在佘山镇市劳模刘友福家调研时,区总工会负责人得知夫妻俩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儿子瘫痪在床,孙子又在读书的情况后,随即为刘友福申请了劳模低收入补助金和特困补助金。
松江区红十字会走家入户,近距离问需问计,已开展各类调研1000余次。把困难群众的诉求装在心中,边调研边解决,在收集的55个问题和建议中,松江区红十字会已实际解决问题39个,另有9个问题已有解决措施。
通讯员 张晋洲 高煜璇 本报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