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春天,16岁的刘谦初考入平度知务中学。1916年春,袁世凯复辟帝制。刘谦初联合13名同学投笔从戎,参加了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三支队炮兵团。后因作战英勇,被授予“山东三支队义勇奖牌”。1918年,刘谦初又以优异成绩考入齐鲁大学预科,1922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在这个新文化、新思想的高地,刘谦初发起成立了《燕大周刊》,组织撰写《中国国民性的观察》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文章,在同学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在京求学期间,刘谦初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首倡成立“燕大沪案后援会”。1926年,刘谦初再度投笔从戎来到武汉参加北伐军,并兼任《血路》副主编,1927年1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刘谦初根据党的指示,先到江苏省委工作,后经上海去福建。1928年9月,被选为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29年初,党中央调他到山东工作,重新组成中共山东省委,并担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
1929年8月6日,刘谦初经青岛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时,不幸被捕入狱。1931年4月5日,在济南纬八路侯家大院刑场上,刘谦初慨然就义。 据新华社济南7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