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新华社“新华调查”栏目播发稿件《微信转账转错人只能认栽?——“手滑”的代价究竟由谁来担》,报道在广东工作的黄先生微信转账转错人,多方寻求帮助却碰壁的经历,引起广泛关注。
在广东省中山市工作的黄先生5月2日通过微信平台关联的银行卡,给微信名为“海阔天空”的表妹转账。然而此“海阔天空”非彼“海阔天空”,直到第二天早上表妹打电话过来说没有收到钱,黄先生仔细辨认微信头像和名称后才发现钱转错人。黄先生焦急万分,通过微信语音电话对方都没有接,且没过多久对方就把黄先生拉黑了。
7月6日,微信名“海阔天空”的收钱方主动在微信上将黄先生加回好友,向黄先生表达了歉意,并表示将尽快归还“误收”的款项。随后,收钱方分别于7月10日、7月15日和7月16日,分三笔将共计87500元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宝转账及微信转账的方式返还给了黄先生。
记者了解到,在反映黄先生多方求助屡遭碰壁的稿件播发后,微信支付平台主动联系黄先生,引导其到司法机关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微信平台表示,司法机关介入后,将进一步配合协助调查。
同样也是微信转账转错人,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案件作出判决,判令收款者退还这笔转错的款项。法院认为,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法院提醒,碰到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收钱方应基于诚信原则,把不当得利返还给当事人,避免因不当得利承担法律责任。
微信支付团队称,一旦发现类似“转错账”事件,若与收款方协商无果,建议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