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隐私何以上电视?
朱光
  朱光

  昨日爆点,是39岁的上海男演员因为被妈妈呵护到“成为他的移动暖心厨房”而至今单身。这位男演员之所以受人瞩目,不仅在于其母亲疼爱他到匪夷所思的地步,还在于他有一位万众瞩目的明星前女友。此前,能成为爆点的似乎只有普通家庭里兄弟姐妹为分房产不公而诉诸荧屏老娘舅或者跌宕起伏的畸情故事……但是无论是公众人物还是身边百姓,在电视上供人讨论、成为谈资的内容,均是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何以上电视?如果在美国这样的商业社会,倒是可以理解,八卦隐私能博得眼球,眼球经济可激发收视率,收视率带来广告,广告使得电视台得以维生甚而盈利。这一产业链的本质,是贩卖隐私,亦即拿个人隐私换钱。供需关系成立,道德判断退位,是纯商业社会的运作规律。与其本质相同的,也包括围追堵截明星个人生活的“帕帕垃圾”,或要挟明星“周一见”换钱,或公布于某些无良媒体上换钱……

  个人隐私是需要保护的呀!而且并没有大或小之分。当年修电脑硬盘而流出的艳照,颠覆了涉事明星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至今未曾彻底消除。有一位文娱圈资深记者始终不愿找陌生人修手机,因为通讯录里有不少公众人物的号码,不能轻易流传出去。站在娱乐圈风暴中心的记者,不捕风捉影地写稿,是起码的职业道德。

  至于不把个人隐私当隐私的人,愿意在公众面前“袒露心声”,看起来似乎也无大碍——但是媒介平台,是否考虑过我们应该制作怎样的节目,才能有益于观众,有益于社会?如同猎奇一般,探究奇葩人物的奇葩隐私,是为了拓展观众对“人”的丰富性的认识吗?

  如果是,我们是否应该真的倡导开设一些节目,探讨一下,应该如何做人?这本来就是应该在小学课程中,打下扎实基础的部分,早被人忽略。知书达理、明辨是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等,都是小学课程。我们往往要过了好多年,才发现小学课本是真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汽车周刊
   第A2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1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1版:要闻
   第B02版:广告
40年,上海就业人数增长96.6%
国产阿尔茨海默症新药 完成临床3期试验
隐私何以上电视?
架起从严治党“高压线”
《阅读者2018》付印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隐私何以上电视? 2018-07-18 2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