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博览会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今年我国四大主场外交的收官之作。进口博览会落户上海,是党中央对上海的高度信任和支持,是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加快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载体。
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包括三大支柱:国家展,相当于小型世博会;企业展,相当于进口型的广交会;虹桥国际经贸论坛,相当于全球经贸领域的博鳌论坛。进口博览会今年举办第一届,今后年年办,每年11月5-10日,会期6天。目前,进口博览会筹备工作已从招展为主转向招商布展为主。希望全市人民都关心进口博览会,以不同形式参与筹备进口博览会,向世界展示美丽的城市形象和美好的市民精神风貌。
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像抓城市发展一样下大力气抓乡村发展,既补齐短板,又做强优势,在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作出示范、走在前列——
■ 乡村规划 注重规划前的策划,注重优化村庄布局,注重保护保留乡村风貌,正在加快编制镇村规划,为乡村振兴引方向、打基础。
■ 产业发展 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能级和水平。
■ 农村生态环境 加大力度推进农村治污增绿,重点是深化中小河道综合治理,推进30万户农村生活污水设施改造,加快建设17条骨干生态廊道和21个郊野公园。同时,继续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启动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筹备工作。
■ 农民增收 本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已连续九年快于城镇居民。继续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重点深化农村综合帮扶、精准帮扶,增加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民的收入。
住房体系
解决住房问题,总的考虑是坚持“1234”——“1”是“一个定位”,就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2”是“两个体系”,就是建设房地产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3”是“三个为主”,就是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4”是“四位一体”,就是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保障房、征收安置住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去年以来,坚持“一个定位”“两个不是权宜之计”,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上海房地产市场正处在市场调控的关键期、住房困难矛盾的转换期、住房租赁体系的构建期。要坚持“一个定位”“两个不是权宜之计”不动摇,坚持限购限贷“双限”政策不放松,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继续稳房价、稳地价。前不久,我们出台了规范企业购买商品住房的政策,提高企业购房门槛,防止个人注册空壳企业规避限购政策、投机炒房。
关于住房保障: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加快推进旧区改造。现在生活在二级旧里、居住困难的市民还有不少,必须继续大力推进旧区改造,要坚持风貌保护、城市更新、旧区改造、大居建设和住房保障的统筹考虑和有机结合,打好组合拳,不能单打一,要分类施策——
■ 不涉及风貌保护的旧改地块 继续采取拆除的改造方式,按照既有政策加快推进,能快则快。
■ 涉及风貌保护的旧改地块 坚持成片风貌保护的大方向大政策不变、730万平方米的保留保护面积不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想方设法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垃圾综合治理
生活垃圾综合治理,要实现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功能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能力大幅提升。
■ 源头减量,是垃圾综合治理的根本之策。要减少垃圾的产生。
■ 全程分类,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目前已经明确了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四分类的标准。
■ 末端功能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能力大幅提升,完善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体系;加快规划建设一批末端处置设施,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采用最好的技术和设备,实施最严的管理。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今年初,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一网通办”,先后制定了推进“一网通办”、建设智慧政府的工作方案,成立了市大数据中心。
推进“一网通办”,重点要紧扣“两个基本实现、两个基本建成”的工作目标,建设“1+1+X”框架体系,突破三个关键环节。
“两个基本实现、两个基本建成”:通过几年努力,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以部门管理为中心向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转变,基本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线上“一次登录、全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基本建成“一网通办”的框架体系和运作机制,基本建成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精准服务、科学管理的智慧政府。
“1+1+X”框架体系:第一个“1”是市大数据中心,这是“一网通办”最重要的推进主体;第二个“1”是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这是“一网通办”的总门户、总操作台、总数据库;“X”是依托于在线服务平台的各个节点,这是“一网通办”直接面向群众和企业的线上线下窗口。三个关键环节,数据整合共享;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广泛深度应用,所有的民生服务事项、行政审批事项原则上都要上网,实现全程通办、全网通办、全市通办。
黄浦江和苏州河治理
去年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的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市民反响很好。今年,按照“先贯通、再提升”的要求,要着力提升黄浦江两岸的功能和品质,提升改造黄浦江两岸景观灯光,提升浦江游览水平。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要在前三期基础上,坚持水岸联动、干支流联治,坚持整治措施全覆盖、长效管理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苏州河干支流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的公共空间基本贯通开放。还要编制黄浦江、苏州河沿岸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未来20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留足空间和腹地。首席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