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综合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同样的路不同的里程,打车费用节节攀升~~~
同样的路不同的里程,打车费用节节攀升~~~
同样的路不同的里程,打车费用节节攀升~~~
同样的路不同的里程,打车费用节节攀升~~~
     
2018年08月2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样的路不同的里程,打车费用节节攀升
滴滴有没有“恶意加里程”?
陈浩 陈春阳
  “同样一段路,最近里程数‘节节高’,打车费用‘涨’得离谱!”近日,市民陆女士致电本报,质疑滴滴后台存在“恶意加里程”漏洞。记者致电滴滴客服,目前滴滴仍未给出回应。

  里程增加超六成

  最先引起陆女士怀疑的,是8月16日14:13的一笔订单。该订单属于非高峰时段的滴滴快车中的普通型站点拼车,打车前的“一口价”显示,车费为25.9元。经事后查询,此次的路程为9.94公里。

  陆女士用高德地图导航,发现实际行程为6.2公里,路线和滴滴的系统地图完全相同,且当时司机全程按滴滴地图规划路线行驶。她当即向司机提出质疑,但对方告知,自己按照6.1公里收取14.6元。换言之,滴滴抽成达到了43.6%。

  完成支付后,陆女士收到来自滴滴的里程积分到账提醒,显示此次新增里程只有6公里。

  陆女士经常乘坐滴滴拼车往返于奉贤区西渡镇浦江花园和轨交5号线东川路站,每次都是同样的路线。令她产生第二个疑窦的是:最近车费一直在“浮动”,17元、18元、20多元、30多元……为什么计费出现这么大偏差?

  打车费用节节高

  陆女士拨打了十多次滴滴客服电话,在对方机械般地不停回应“耐心等待”声中,多日后,一位自称“事故处理专家”的王女士的答复是:三四公里的误差是正常的。但陆女士认为,若是长距离产生几公里的误差还算正常,但6公里的行程产生近4公里的误差,就不能让人信服了。

  陆女士开始较真,她查阅了自己在2017年10月9日到11月2日期间,6笔和上述路程完全相同的订单,平均价格为17.55元。而今年4月和6月的6笔订单,其中4月3日13:52的一笔普通快车订单,行驶里程为6.1公里,费用为18.53元,其他5笔订单的普通时段快车“一口价”车费,都在20元左右。

  她又对比了8月份的4笔订单,也都是快车的站点拼车,发现“一口价”费用节节攀高,分别为27.3元、23.1元、28.1元和30.6元。

  “加里程”成了常态

  陆女士通过分析一组组数据,开始怀疑:每次里程数都会上浮,且浮动范围极大,是不是已成了滴滴“常态化”的套路?!

  为了证实自己的推断,陆女士通过滴滴快车的站点拼车,依旧在浦江花园和轨交5号线东川路站之间多次往返。其中8月22日,去程的一口价为25.5元,回程的“一口价”为16.2元。陆女士通过客服查询公里数:去程是10.06公里,回程则变成了与高德地图数据基本相符的6.118公里,相差了近4公里。“一般乘客,因为每次乘坐的路线不同,很难体会到这种偏差。”陆女士说。

  陆女士还对比了2017年和2018年的计费标准,发现几乎没有变化。

  滴滴方面无回应

  同一段路的里程数,为何相差如此之多?打车费用“上涨”,为何会如此之大?订单收费里程数,为何会大于实际里程的新增数?记者就此致电滴滴客服,客服表示,上述问题暂时无法解答,会联系专家尽快回复。随后,记者又多次联系滴滴客服,均被告知继续等待“专家”的回复。截至记者发稿前,仍未收到滴滴方面的回复。

  据悉,滴滴出行平台官方公布用户规模已超过5.5亿,每日订单超过3000万,与此相关的每日路径规划请求超过400亿次。对于“加里程”漏洞的质疑,滴滴必须拿出一个让消费者信服的说法。

  本报记者 陈浩 实习生 陈春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
   第A1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3版:雅加达之光
   第A14版:雅加达之光
   第A15版:雅加达之光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健康E题/新民教育
   第A19版:汽车周刊
   第A2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滴滴的“悔过”是“真”的吗?
滴滴有没有“恶意加里程”?
网约车屡次爽约 仅赔20元了事?
无限期下线滴滴顺风车业务
新民晚报综合新闻A06滴滴有没有“恶意加里程”? 2018-08-29 2 2018年08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