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们绍兴前观巷老家门前有条小河。
虽说是小河,但两条中小型的船完全可以迎面通过。河上来往船只不少,显然是一条贯通城乡的水上交通要道。我记得小河一过西观桥转入较宽的河道,便可出城到鉴湖畅游。清明时节,全家去城外扫墓,就在家门口上船,极其方便。每当下午,渔民划着小船进入小河,一声吆喝:“鱼啊,虾啊,鲜龙活跳的啊……”家里人就出门,走到河埠头,买鲜鱼鲜虾,晚饭就有好菜吃了。
小河向东距我家大约二百米,有一座小桥,桥南有一家咸亨酱园,桥北是一座叫大乘庵的庙宇。每逢大乘庵的菩萨生日,就在桥上正对庵门搭起一个舞台,请来绍兴大班的名角演几天社戏,从下午演起,一直演到第二天天亮。演的是《龙虎斗》《后朱砂》《散潼关》《打太庙》等。鲁迅先生《阿Q正传》里提到过的一句唱词:“我手执钢鞭将你打……”就出自《龙虎斗》戏中。
社戏演到后半夜,通常会有鬼戏上场。男吊、女吊出场,乐队吹奏高音长喇叭,声音凄厉悠远,让人毛骨悚然。
我还记得《女吊》的情节,描述一个善良的童养媳苦难悲惨的身世,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调无常》是通过无常诙谐的语言“不怕铜墙铁壁,不怕皇亲国戚”,赞扬小人物的可贵精神。这些绍兴大班传统戏曲中的人物,不少成了鲁迅先生笔下歌颂、同情的对象。
社戏虽然热闹,但是戏台下面前观巷一带在社戏演出期间,各种小贩叫卖小吃和杂耍活动,也让我特别感兴趣。
我记忆中最好吃、最想吃的小吃,叫面粑粑:薄薄的面饼加油条,刮甜面酱,加葱花放锅里烤熟,吃起来又香又脆。小贩们是这样叫卖的:“面粑粑啊,两个铜板买一个……”听得叫声,就让人食欲大开。还有南瓜花:用麦粉、糖、豆沙放进一个南瓜花形状的铁模具里烘熟,上面撒点红绿丝和糖水,非常可口香甜。藕粥,走街串巷挑担叫卖的流动小吃,社戏一开场,藕粥总会出现,红红的藕粥,糯、糅、甜,有一股诱人的香味,如果再加几片糖藕,风味更足,这种美食的滋味,自己家里是烧不出来的。还有卖青皮甘蔗、削皮荸荠、五香豆腐干等,真叫你开心得不晓得吃什么才好。
社戏广场的民间艺术表演也很受人们尤其是孩子们的喜爱。卖艺人在广场演出,只有一个人躲在布幔后面,上面搭起一个小小舞台,敲锣打鼓,唱做表演,布袋木偶们发出不同人物的声音,其实全靠布幔后面一个人操作,这套功夫可不是随便就能练成的,那可是真正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种布袋木偶戏,在绍兴叫做“扁担戏”,常演的节目有《小癞子顶盘》《鹬蚌相争》《猪八戒背媳妇》等,最受大众欢迎的节目是《王小二打虎》。这些艺人大都来自北方城乡如河北、山东一带,他们跋涉千里,来到江南城乡走街串巷卖艺。后来,听说他们都上了年纪,手艺却无人继承,布袋木偶戏开始渐渐失传了。
绍兴老家门前这条小河,默默地流淌着,它把鉴湖水送进了城市,把最新鲜的水果蔬菜和水产鱼虾应时应季地送到居民家里,也把乡间的美好融合进了城里人的生活中。她像是一条血管把新鲜血液输送进城市的心脏。
可惜,上世纪50年代,当地以“市政建设需要”将我家门前这条小河全部填没。老家门前的那条小河虽然不见了,但我永远想念她,在梦中见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