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我见青山多妩媚 青山见我应如是~~~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见青山多妩媚 青山见我应如是
看懂丁雄泉就能看懂黄宾虹、马蒂斯
吴南瑶
■ 山景扶疏图,水墨 宣纸,182x98cm,1970-1980年代
■ 金色赏山图,水墨 丙烯 宣纸,180x97cm,1990年代
■ 千山行舟图(局部),水墨 丙烯 宣纸,180x97cm 1990年代
  犹如母胎自带,中国人对于山水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起源于秦汉,发轫于宋元的山水画因表现山川之妙外更承载了中国人的精神寄托,因此在中国画种中地位特殊。

  为纪念丁雄泉诞辰90周年,一个名为“千山独行——采花大盗全山水”的特展正在上海举行,人们首次看到了因善绘鲜花美女而扬名国际的诗人艺术家丁雄泉的一批彩墨宣纸山水作品。物我两忘,千山独行。经由丁雄泉的创作,上海评论家们带领观众跋山涉水,探幽寻古,进入了一条读懂现代绘画的路径。——编者  

  喜欢他拥抱生活的霸气

  丁先生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受用,叫“拿笔忘我,作画忘画”。

  我非常喜欢20多年前我见他时他对自己的定义“采花大盗”。细想起来,“采花大盗”要比一些善于文过饰非,自称“护花使者”的画家多了面对生活、面对社会的一种使命和担当。

  很多时候,艺术无关乎主义,印象主义也好,现代主义也罢;无外乎门类,它们都是同等的。更无关乎功利。艺术只与内心的真实情感有关。一部艺术史表明,不管西方还是东方,不管艺术再高明再发达、流派再丰富再多样,真正的大师最后还是回到原初、回到孩童世界,去吸取养分,去寻找真爱。他们都爱自然,自然是美丽的;他们都爱生活,生活是辛苦的。很多时候你爱得真了,作品就贴近时代了;你爱得切了,作品就属于当代了,这是我的个人理解。        李向阳

  他是一座火山,一匹瀑布,一阵狂风,不断生长

  丁雄泉把大自然看作是和自己一样有生命、有精神的实体,在精神和心灵上同化大自然,于是在他的山水画中,总是洋溢着感性欢悦的“有我之境”。他作品的构图布阵,无不奇崛突兀,出人意表而又合乎情理,虽极奇险而又意韵生动,达到统一下的对立,和谐中的变化。在他的作品中,色彩几乎充满整个画面,从整体上植入色彩又以色彩制衡画面,传统水墨背景的“留白”和“计白当黑”,在其作品中变成了“留色”和“计色当黑”,呈现出不加雕饰的单纯和真趣。即使在他的纯水墨山水画的图式构成上,他强调的仍然是率意挥洒的淋漓水墨中对整体性空间生动气势的把握,画面上弥漫着一股扑面而来的元气。

  现代解释学认为,只有当画家将自己对世界的体验理解,以及所有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情感全部投入到作品中去,将图式表现为与心灵契合的视觉符号时,作品才真正被赋予了生命和意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丁雄泉用他的作品,作出了令人信服的阐释。 龚云表  

  他用的线条不是黄宾虹的,而是马蒂斯

  用图像学的方法进行评论的话,我们暂时先不谈,丁雄泉为什么到了法国以后会回归到中国的山水,生命事迹、动机、创作方法都不论,在他的作品系统里面,我们至少得到个信息,山水画到了齐白石以后,如何变成了平面化。现在人们说到齐白石,仿佛就是画虾、小虫,山水画忽略了,但他的重要成果就是山水画。在齐白石的山水之前,吴昌硕画里的一枝梅花、一块石头,都是山水画里的一个局部。由此可以归纳出齐白石与吴昌硕之间的关系,齐白石并不是用书法的线条皴出山水里的石头,而是用简化的方法,把吴昌硕一块石头一块石头这样拼接起来就是一个个山峰。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丁雄泉的山水与黄宾虹的区别。黄宾虹山水最大特征是通过他凝重的线条,把原来传统的皴法变成书法线,不停地累加,涂色很简单,就像不断重复一样,但其实是在追寻用书法线条组成山的形体。有人批评黄宾虹的山水画,说没有意境,不能看进去,黑糊糊的。但是没意境恰恰是黄宾虹走出传统窠臼的一步,他简化了传统山水画的叙事模式,将山水画直接跟书法联系在一起。

  显然,丁雄泉的山水不是以书法为核心的山水画。他的山水是表现主义的,当我们讨论抽象表现主义的时候离不开立体主义,我们因此可以追踪到早期波洛克的影子。再进一步分析,丁雄泉的山水不是用书法线条组成的,他用的线条就是西方的线面。马蒂斯的线描组成了画面,丁雄泉用的就是这一路。所有中国传统山水都靠线组成,但丁雄泉不是像黄宾虹一样一根线一根线组合起来山行,他是用涂绘式让山水呈现出来,涂绘和线描形成了丁先生在他那个时代独有的对山水画造型的体现。王南溟

  用“可得神仙”追忆他很恰当

  苏东坡认为,绘画有关的技巧都是画功之匠。丁雄泉写诗写得很好,英国认为诗歌是强烈情感自然的流入,丁雄泉绘画的来源,就是他的诗歌。他的绘画是把他作为人的狂热和幻想投射到画面中,因心照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他又有着强烈的个性,反叛的意识,这些他都通过色彩、色面和色线来表现,就像万花筒一样转动,重新组织,因此他看到的物体世界是无穷变化的。他的画面是高度简练,寥寥数笔就有一个凝练的造型,但是他的画面又是聚散开合赋有韵味,这个跟他的个性是符合的,他有一种气场。他用生命作画,会有一种真的趣味。曹俊  

  优秀画家都在作品里,体现理想和欲望

  观赏丁雄泉先生的画作,容易想起小时候读的连环画人物丁丁,那个精力充沛,漫溢着冒险精神,运气极好,总是成功的小记者。艺术家在做梦,而梦是愿望的达成。但我还从来没有看到将欲望表达得如此直接、充分、亮丽而又丝毫不猥琐、不小气、不卑下的。这不但说明丁的性格,而且说明人之大欲,如果在某个限制之中,在某种表达之下,在不触犯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就很可能是美的,足以对抗丑和死亡。这不也就是艺术的真谛吗。胡晓军  

  以无当有,画到无画处

  中国有传统哲学,特别讲究色和空。对于一张桌子或是一座山,人们能通过五种感官去感受描摹出的其实是物质的色相。但事实上,空才是一切物质的本体,人一生所要做的,就是要把握这个空,了解洞悉所有物质在变动之中的稳定性。从这个角度而言,现代性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舍弃这个色,去表现这个空。

  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现代派画家,丁先生笔下的山已经完全地摆脱了山作为山的色相,而拥有了“空”,拥有了本体。与其他艺术形态不同,绘画还有一个被忽视的天生属性,就是它的平面性。丁雄泉大胆地追本溯源,直接杀回了绘画的原点,平面性是他的术,他的方法论,他的道还是在于摆脱物理的空间,来描摹心理的天地洪荒。画到无画处,方为真画。中国的传统哲学的精髓是以无为本,所以才可以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才能和西方有对话和抗衡的资本。石涛八大能够让西方人买账的原因在于此,我们被丁雄泉先生打动的原因或也在于此。 吴南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港珠澳大桥开通特别报道
   第A03版:港珠澳大桥开通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专版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阳光天地
   第A10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第20届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A22版:新民旅游
   第A23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4版:旅游资讯
   第A25版:旅游资讯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9
看懂丁雄泉就能看懂黄宾虹、马蒂斯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A20看懂丁雄泉就能看懂黄宾虹、马蒂斯 2018-10-23 2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