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雁飞过菊花插满楼
吴 建
  吴 建

  大雁的命运似乎永远与秋天有关。

  儿时居乡下。每到深秋,田里的庄稼收割殆尽,原野一片空旷寂寥。“咯儿——嘎——”,某一天,在旷野上打猪草的我忽然听到大雁的叫声。抬起头,看见遥远的天际出现了一行雁阵,像一条黑色的飘带在阳光下颤动,缓缓移来。我不再割草了,伫立在原地,静静地望着越飞越近的大雁。它们一边飞,一边叫,还不时地变换着队形,一会儿“人”字形,一会儿“S”形,一会儿“一”字形。“咯儿——嘎——”,叫声响亮而又苍凉,无端地打动着我那颗混沌的心。那时,正是爱幻想的童年,要是能扔掉沉重的猪草篮,像大雁那样自由飞翔该多好啊!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年轻时读苏东坡的这首诗,对它只是一知半解。经历了半生的奔波,重读此诗,才在内心产生回应,有些时候,人的追求与实际情形会有错位。正像鸿雁循着无形的命运,行踪飘忽,留下的“指爪”也是偶然的;它不能计较指爪如何,不断迁徙、不断飞起及降落才是它的生命。东坡以一生的体验,选择了鸿雁的形象来比喻人生的际遇,堪称绝妙。

  大雁排成行向南方飞去,菊花开得正灿烂。菊花不仅有飘逸的清雅、华润多姿的外观,幽幽袭人的清香,而且具有“擢颖凌寒飙”“秋霜不改条”的内质。屈原用“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来诠释,于是菊花便成了秋天的典型代表。菊花是秋天的笑容,菊花是秋天的色彩。菊花绽放在苗圃村郭,暗香袭人不醉人,其风姿神采,自古受人敬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辞官归田后的陶渊明,采菊东篱,在闲适与宁静中偶然抬起头见到南山,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达到了王国维所说的“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杜牧《折菊》诗:“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篱笆东边菊花丛根深叶茂,折取一枝孤吟陶诗,悠然而洒脱。

  大雁飞过菊花插满楼。忽然想起了那些逝去时光里的那些故事,少年轻狂总是诗。蓦然回首,已近人生晚秋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还记得那些曾经的故事和曾经的人。

  故乡的原野上,秋天的空中,雁行一年年减少;而少了雁行,秋天的景色和况味就变了。好在菊花仍在一年一度地开放,暗香幽幽,让我感到亲切和温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共享进博会
   第A07版:共享进博会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科创上海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特别报道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静是一种品性
多好的尾声啊
距离
秋水长天
你的美,你做主
大雁飞过菊花插满楼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大雁飞过菊花插满楼 2018-10-29 2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