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两极分化”
截至10月底,绝大多数乘用车企业发布了三季财报,一汽轿车、一汽夏利、长安、长城、比亚迪、江淮、海马、力帆等均因销量不振导致亏损及不同幅度的利润下滑,其中海马利润降幅高达660.27%,成为降幅最大的一家;亏损额度最高的是一汽夏利,为10.03亿元。而上汽、东风、广汽、北汽、长城、吉利等利润上升,其中净利润涨幅最大的是东风汽车,达259%;净利润最高的是上汽,为276.72亿元;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丛林法则体现得愈发明显。
业绩下滑比较大的还有长安汽车,1-9月的净利润为11.6亿元,同比下滑80%;一汽轿车前三季实现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滑53.6%;众泰汽车净利润4.15亿元,同比减少13.54%;力帆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34亿元,同比下跌18.06%;江淮汽车前三季度净利润仅有4773万元,同比减少78%。作为一家以新能源车为主业的企业,比亚迪前三季度净利润15.27亿元,同比下降45.3%,主要是受到新能源补贴调整政策的影响,但比亚迪认为业绩会随着补贴调整结束及新产品上量增长。
不过,在寒风中不乏屹立不倒的企业。上汽、广汽、东风、北汽等企业在旗下合资自主双发力下,前三季度利润依旧较为可观。截至本文发稿,吉利尚未公布三季财报,但其上半年净利润已达66亿元,前三季增收毫无悬念。倒是长城汽车值得关注,前三季度业绩虽不差,累计净利润39.27亿元,上增36.36%,但其三季度呈现断崖式下滑,净利润仅2.3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6亿元“腰斩”过半,让人大跌眼镜。
商用车“水深火热”
相比乘用车的两极分化,商用车企利润则出现了整体性下滑。从整体看,乘用车强商用车弱的格局仍未改变。商用车特别是客车行业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所致,补贴资金周期延长加重了客车整车企业的资金困难,导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大幅下挫。
福田汽车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11亿元,同比下降14.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9亿元,同比下降1324.33%。江铃汽车前三季度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减少66%;其中第三季度亏损9995万元。中通客车前三季度利润为3370万元,同比下降72.37%,从数据来看,中通客车这一盈利水平已退回到2012年同期水平。
此外,曙光股份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3080万元,同比减少108.03%;安凯客车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8亿元,同比下降207.89%;华菱星马前三季度净利润1484万元,同比下降32.37%;亚星客车前三季度净利润1924万元,同比减少21.63%。
所幸的是,商用车并非全军覆没,金杯汽车1-9月实现营业收入44.42亿元,同比增长6.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16.56万元,同比增长114.61%。金龙客车前三季度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122%;中国重汽前三季度营收为312亿元,同比增长10.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2亿元,同比增长2.8%;增长的原因来自于重卡市场的增长态势,销量较去年同期有了大幅提升;同时通过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增强了盈利水平。另外,由于重卡市场的持续回暖,陕西重汽的母公司潍柴动力前三季度盈利大幅增长,净利润达60.01亿元,同比增长30.37%。
零部件“涨多跌少”
不同于整车企业的一片飘绿,零部件企业前三季度业绩“涨多跌少”。在已发布三季度财报的26家企业中,前三季度营业收入总额达到2539.46亿元,23家上市公司实现同比正增长,3家上市公司出现营收下滑的情况;净利润表现方面,26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达到170.00亿元,18家上市公司净利润为正,8家为负。
统计显示,近九成企业营业收入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均胜电子、华域汽车、福耀玻璃等12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幅度超过10%,尤其是均胜电子、双环传动、宁波拓普和星宇车灯4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均是在20%以上。而营业收入同比下跌的3家企业中,除湖南天雁以外,其余企业跌幅均在10%以内。在26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中,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级别的企业有华域汽车,营业收入达到1187.99亿元;而均胜电子和福耀玻璃两家营业收入均在百亿元级别以上,分别达到394.21亿元和151.22亿元。50亿-100亿元级别的上市公司共有5家,分别是一汽富维、凌云股份、万向钱潮、万丰奥威和贵州轮胎。
从净利润来看,同样有近六成的企业实现增长。其中净利润增长最为明显的是金固股份,同比增幅达到4309.46%;紧随其后的是贵州轮胎和京威股份,同比增幅分别达到578.26%和234.06%;增幅最小的是天润曲轴,同比增幅达到4.10%。
值得注意的是,一汽富维、朋翎股份等8家企业净利润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以凌云股份为首的6家企业营业收入均稳定增长,而净利润却下跌。其中,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多表现为业绩增长,汽车玻璃、电子电器类企业的效益也好于其他企业。不过随着下游整车增速放缓影响,未来利润下行风险增大,后市不容乐观。 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