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新民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血糖忽高忽低?除了关注内科还要警惕暴盲和眼前飞蚊
叶雪菲

宋蓓雯

往届义诊现场照片

  宋蓓雯

  眼病防治专家 副主任医师

  擅长眼表疾病(白内障等)、眼底视网膜疾病(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玻璃体疾病(玻璃体积血、玻璃体混浊等)、黄斑疾病(老年性黄斑变性、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的诊疗。

  在我国,约有1.1亿糖尿病患者,其中约有1200万人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面临失明的危险。眼科专家宋蓓雯主任指出,在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罹患率也是一直居高不下,并有明显增长的趋势。这其中带来的问题,并非是患者的视力会出现下降那么简单。多数患者在罹患糖尿病不久以后发现了眼前的飞蚊有明显的增多,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当血糖忽高忽低时,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眼底严重出血的患者甚至会出现一夜暴盲的情况。宋蓓雯主任提醒读者注意,糖尿病引起的失明离我们并不遥远。控制血糖,对于并发症的控制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除了定期的内科检查以外,也需要进行定期的眼科检查。

  叶雪菲

  糖尿病需当心, 眼睛犯病很典型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居于全球首位,是‘世界糖尿病之都’。在我国成年人中,每十人中大约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究竟会对眼睛造成什么危害呢?眼科专家宋蓓雯主任指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眼部各种并发症防不胜防,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眼睛犯病很常见,由于血糖的忽高忽低,将严重影响患者眼底的血管,造成飞蚊,甚至摧毁光明。

  不少人认为得了糖尿病,就是血糖高一点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宋蓓雯主任对此指出,这一想法是不对的。宋主任甚至遇上很多患者,他们是通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才知道自己竟然罹患糖尿病多年。而由于糖尿病的早中期症状并不明显,不痛不痒,让人无法察觉。等到疾病的中后期再去控制血糖和治疗糖尿病眼病,是不可取的。她表示,罹患了糖尿病的人群,应该要学会做一个心细的人,从改变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开始,才能让自己活得更轻松、健康。

  宋主任强调,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应当定期检查眼底,及早发现,早期干预,可以将视力控制并维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而相当大部分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中后期都会对视力造成不可逆的严重损害。

  糖网病悄无声息?请谨记这些危险信号

  宋蓓雯主任说,除了糖尿病对于眼睛最大的伤害就是在于,眼底血管的破裂和出血,以及新生血管的生长。说道新生血管,宋主任解释说,当眼底血管被损伤以后,为了弥补缺血,视网膜上会新生一些毛细血管,这些不正常的毛细血管非但不能弥补视网膜缺血,反而会导致毛细血管的周细胞坏死,血管内的成分渗出,视网膜出血,黄斑水肿,造成患者视物不清,严重时可导致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眼底病变不影响黄斑部位时,视力不受影响,患者一般没有症状,可谓是悄无声息。但是,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或血糖控制不好,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严重时单眼或双眼视力大幅下降,甚至无光感。当病变累及黄斑部时,则会引起视物缩小变形、视野缩小或有暗影,病人感觉眼前有黑的“漂浮物”、“蝌蚪”或“蜘蛛网”。当发生增生性病变,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体腔时,视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失明。

  宋主任提醒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患者罹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几率很高,定期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而当视线当中出现了飞蚊、视物变形等都是疾病的危险信号了,需要马上救治。

  攻克糖尿病眼病,防治是关键

  宋蓓雯主任强调说:糖尿病眼病是有“记忆”的。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得不好时,糖尿病眼病出现了。那么,就算此后患者的血糖控制得再好,糖尿病眼病还是会继续朝恶化的方向发展下去。因此“三高”人群要及早控制和防治。此外,还要谨遵医嘱服药,培养清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7%)。早期有效控制血糖可以大大减少“糖网”的发生,延缓其发展。

  一般来说,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随诊间隔时间可定为半年到一年,出现视网膜病变者应缩短随诊间隔时间。检查时,不仅要查视力,还要查眼底。当糖尿病眼病患者视力下降明显时,视网膜病变多半已是晚期。与此同时,宋主任强调,即使是眼病晚期也不应放弃治疗,目前医疗科技进步,医学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不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患者仍可恢复一定视力。

  宋蓓雯主任认为,其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之所以会导致严重后果是因为患者没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定期复查。“其实相当大部分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严重视力损害是可以避免的。晚期的治疗对于医生来说治疗难度很大,要处理的病变及并发症等问题很多。对于患者来说,术后能够恢复的视力也是有限的。”宋主任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积极配合医生,不要拖延病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共享进博会
   第A07版:共享进博会
   第A08版:共享进博会
   第A09版:共享进博会
   第A10版:共享进博会
   第A11版:共享进博会
   第A12版:共享进博会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汽车周刊
   第A2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2版: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扫一扫
血糖忽高忽低?除了关注内科还要警惕暴盲和眼前飞蚊
眼科义诊通告
新民晚报新民健康A22血糖忽高忽低?除了关注内科还要警惕暴盲和眼前飞蚊 2018-11-07 2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