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术后康复有“盲道梗阻”
杨老伯早在多年前,就装上了心脏支架。出院后的杨老伯一直日行一万步,殊不知,这样的运动量并不适合他。在一次“心康复”门诊的“六分钟步行实验”中,负责杨老伯的家庭医生高文娟观察到他运动后心率反而变慢,还出现了频发早搏。高医生立即停止其运动,选择在“全专医师”云平台咨询市八医院的心内科专家,对于杨老伯的病情进行针对性复诊。根据心脏功能评估情况和专家们意见及时调整了杨老伯的“运动处方”,建议他运动量减少在每日五千步以下,避免了运动过量损害性风险。
康复患者得到个性化心脏功能提升法
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陈碧华介绍,如杨老伯这样的患者社区里并不在少数。龙华社区共有心血管病患者约千名,在市六医院进行支架植入的居民已有四百余名。其中,经过排查,四十名患者对“心康复”有迫切需求,成为“心康复”项目的首批重点服务对象。对于这部分心血管病患者的术后社区康复防治及预防保健教育,目前大医院难以兼顾。
为此,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康复”门诊,采用全科团队+心血管专科医生联合诊疗模式,组建护士、康复师、营养师、运动医学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共同参与的团队,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防控,帮助患者有效管理好体重、保持日常生活营养均衡,健康可持续地运动锻炼,并疏导病人心情,倡导积极科学地生活。在心脏康复中,团队反复地观察、评估、跟踪和反馈患者,使其一步步获得一套系统性个性化的心脏康复方案,帮助实施“心脏保护性康复理疗措施”、“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管理”、“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管理”、“压力、情绪管理和社会关系建设”,以及“科学运动、饮食和营养”知识。
患者受益家庭医生提高医技
据悉,心血管疾病为我国慢性疾病之首,患病人数已高达2.9亿,每年约350万人因罹患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目前患病率还在持续上升阶段,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陈碧华表示,对于社区里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高风险“潜在”患者,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心康复”门诊,除了可及时与上级医院心内科专家面对面会诊,若有需要,家庭医生还可直接为患者预约六院、八院以及其他三级医院专家和专科门诊号、大型医疗检查等。社区门诊平台背靠三甲医院大牌专家库,不止居民患者受益,家庭医生也在看诊的过程中积累临床经验,提高医技,使社区百姓在家门口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成为老百姓的健康福祉,进一步造福老百姓。(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