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新民健康/医技
     
本版列表新闻
龙华社区医院首开“心康复”门诊~~~
龙华社区医院首开“心康复”门诊~~~
龙华社区医院首开“心康复”门诊~~~
龙华社区医院首开“心康复”门诊~~~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华社区医院首开“心康复”门诊
大医院术后病人居家康复“血管”通了
高媛
  目前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其中大医院术后出院病人的康复仍是重要关口。日前,徐汇区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市六医院-市八医院-龙华社区”医联体强大支撑,首开“心康复”门诊,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将社区内曾因心脏病住院或装有支架的病人列入重点观察对象,采取心脏功能评估和康复理疗等,帮助患者有效管理好体重、保持营养均衡、健康可持续运动锻炼。术后心脏病患者不仅“血管”通了,且心脏功能也提升了,还有助于大幅降低了复发率。成为徐汇区卫计委着力推广的“1+N+N”家庭医生组团服务模式的落地项目。

  心脏病术后康复有“盲道梗阻”

  杨老伯早在多年前,就装上了心脏支架。出院后的杨老伯一直日行一万步,殊不知,这样的运动量并不适合他。在一次“心康复”门诊的“六分钟步行实验”中,负责杨老伯的家庭医生高文娟观察到他运动后心率反而变慢,还出现了频发早搏。高医生立即停止其运动,选择在“全专医师”云平台咨询市八医院的心内科专家,对于杨老伯的病情进行针对性复诊。根据心脏功能评估情况和专家们意见及时调整了杨老伯的“运动处方”,建议他运动量减少在每日五千步以下,避免了运动过量损害性风险。

  康复患者得到个性化心脏功能提升法

  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陈碧华介绍,如杨老伯这样的患者社区里并不在少数。龙华社区共有心血管病患者约千名,在市六医院进行支架植入的居民已有四百余名。其中,经过排查,四十名患者对“心康复”有迫切需求,成为“心康复”项目的首批重点服务对象。对于这部分心血管病患者的术后社区康复防治及预防保健教育,目前大医院难以兼顾。

  为此,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康复”门诊,采用全科团队+心血管专科医生联合诊疗模式,组建护士、康复师、营养师、运动医学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共同参与的团队,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防控,帮助患者有效管理好体重、保持日常生活营养均衡,健康可持续地运动锻炼,并疏导病人心情,倡导积极科学地生活。在心脏康复中,团队反复地观察、评估、跟踪和反馈患者,使其一步步获得一套系统性个性化的心脏康复方案,帮助实施“心脏保护性康复理疗措施”、“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管理”、“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管理”、“压力、情绪管理和社会关系建设”,以及“科学运动、饮食和营养”知识。

  患者受益家庭医生提高医技

  据悉,心血管疾病为我国慢性疾病之首,患病人数已高达2.9亿,每年约350万人因罹患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目前患病率还在持续上升阶段,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陈碧华表示,对于社区里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高风险“潜在”患者,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心康复”门诊,除了可及时与上级医院心内科专家面对面会诊,若有需要,家庭医生还可直接为患者预约六院、八院以及其他三级医院专家和专科门诊号、大型医疗检查等。社区门诊平台背靠三甲医院大牌专家库,不止居民患者受益,家庭医生也在看诊的过程中积累临床经验,提高医技,使社区百姓在家门口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成为老百姓的健康福祉,进一步造福老百姓。(高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共享进博会
   第A07版:共享进博会
   第A08版:共享进博会
   第A09版:共享进博会
   第A10版:共享进博会
   第A11版:共享进博会
   第A12版:共享进博会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汽车周刊
   第A2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2版: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怎样才能早日告别耳鸣、耳聋的折磨 耳鼻咽喉科专家为你面对面答疑解惑
大医院术后病人居家康复“血管”通了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新民健康/医技A23大医院术后病人居家康复“血管”通了 2018-11-07 2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