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手工艺教室则临时借给了远道而来的新泾镇“撕纸”技艺,一张红纸在传承人的手中几经折叠、撕扯,变魔术般地显出好看的花纹、生动的人物,引得前来参观的人们也拿起纸张跃跃欲试。此时,传承人指了指一旁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告诉大家“扫码关注线上也能学”。新媒体平台是如今不少年轻人加入“撕纸”非遗传承行列的新途径。
昨天下午,上海市“非遗在社区”(第二片区)工作现场指导会在长宁区天山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据介绍,上海非遗传承者们已经从独自精进技艺的状况下走出,以亲民的面貌深扎到市民生活中去。目前,仅长宁区已建立和培育的非遗传承基地有21个,设立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12个,非遗小达人15名,非遗项目在社区达到了全覆盖。 本报记者 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