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维打印显身手 完整复制猛犸象
比尔 玛瑞斯
  1860年,比利时的利尔市附近挖掘出一具完整的化石猛犸象骨架。由于没有自己的博物馆,骨架就存放在布鲁塞尔自然科学博物馆。1869年开始展出时,它还是西欧展示的第一具猛犸象骨骼。而现在,一件事有点尴尬。利尔市自己的新博物馆要开张,而开口要回一个半世纪前就存放在别人家的东西,好像也不好意思。

  两全的解决方案是三维打印,复制一具猛犸象骨架,陈列在利尔市新建的博物馆。项目组求助于比利时制造公司Materialise,它过去几年3D打印过的物品,可谓形形色色、林林总总,比如跑步鞋、连衣裙,还有轮椅。Materialise的家底不薄,拥有9台巨大的立体光刻打印机(巧的是,它们恰好被命名为“猛犸”号),工作尺寸达到2.1×7×8米,正是打印真实尺寸猛犸象所需要的。这家公司对考古学项目也并不陌生,之前已打印重建过埃及图坦卡蒙法老和奥兹冰人木乃伊。

  项目组先对猛犸象骨骼进行数字化重建,原始的320块化石被逐一扫描,以便达到最高的解剖精度。由扫描仪产生的3D图像还需要用Materialise的软件转变成适合3D打印操作的形式。而科学方面,则请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研究所古生物学家米特杰尔·格蒙普雷博士来到现场,坐镇把关。

  猛犸象骨骼的支撑系统,也抛弃了19世纪那种外部安装的形式,采用了由碳纤材料制成的准内部安装结构。这个结构在数字化阶段就会在软件中创建,碳管中的入口和出口孔整合在塑料骨骼内,打印时一并完成。骨架装配后,从外部几乎看不到支撑框架,使展品更有现代感。

  最后,9台猛犸号花了1259个小时,完成了所有320根骨骼部件的三维打印。复制后的骨骼包括由0.1毫米厚树脂组成的保护层,再用不同色泽和纹理的油漆进行涂装,尽可能精确匹配原始骨骼。一具结构坚固,高3.5米、长5米、重量仅为300公斤的猛犸象骨架最终呈现在人们眼前。

  项目经理格特金·布里南说:“这个项目,从规模来讲具有挑战性,又有紧迫的时间表。项目汇集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包括工程师、古生物学家和标本整理专家。我们还调整了对最终模型的看法。由于150年前复原时的知识局限,原始骨架有些瑕疵。比如猛犸象的尾巴,我们现在知道它其实没有标本中的那么长。原始的猛犸象骨骼遗失了一些骨头,包括左象牙,当时用木头做了一根。这次借助软件对右象牙作镜像处理,重建了左象牙。原版中上颚的骨折处,也借助镜像复原了骨骼结构。这意味着3D打印的猛犸象将比原始标本更为准确。”

  古生物学家格蒙普雷博士称,“3D打印日益被证明是古生物学领域中极其有用的工具,我们能在不破坏珍贵原件的情况下研究化石,还能与世界各地的同事在同一化石上合作。3D打印庞大骨架的工作,是我一次特别的经历。”

  比尔(图:玛瑞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共享未来 永不落幕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聚焦/文体汇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南极冰架“悲歌”预警
研究蒲公英小伞 揭示飞行大奥秘
三维打印显身手 完整复制猛犸象
古老埃及蓝又有新贡献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新智A21三维打印显身手 完整复制猛犸象 2018-11-18 2 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