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后,沿海重要港口基本沦陷,西北公路和滇越铁路也先后断绝。经过滇西各族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于1938年8月修通了一条从昆明至缅甸的滇缅公路,成为当时中国和外部世界联系的重要国际运输通道。滇缅公路修通后,熟练的司机和技工十分紧缺。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发布南侨总会第六号通告,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服务,共拯危亡。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华侨热烈响应,30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于1939年分9批回到祖国参加抗日,在滇缅公路投入抗战运输工作,被称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当时的滇缅公路,翻越崇山峻岭,横穿急流险滩,极为险峻,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更是家常便饭,机工的牺牲率很高。就是在这样险恶的条件下,南侨机工夜以继日,出生入死地运送抗战物资。据统计,从1939年到1942年,滇缅公路共抢运约50万吨军需物资,其中很大部分是由南侨机工运送的,他们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海外侨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崇高爱国主义情怀。
1985年,云南省政府为南侨机工修建了一座“南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碑文上这样写道:“当年回国服务的南侨机工共有三千多人。有一千多人因战火、车祸和疾病为国捐躯,另有一千多人在战后回到居住国,而剩下来的一千多人则一直留了下来……”
据新华社昆明11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