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是在“玄幻悬疑”中发展壮大的,这些习惯了天马行空的网文作家,为什么要写现实主义题材?较早进入这个领域写作的网络作家唐四方记得,自己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在2016年6月发表的,其实直到两年前,现实主义题材在网络文学世界中,依旧属于“小众”。唐四方觉得,现实主义题材创作,能够更准确地表达作者的内心,传递出一些正能量和价值观,而不仅仅是写好一个故事那么简单。
阅文集团小说阅读网总编冯琦认为现实主义题材还有另一个“功能”:揭开了很多鲜为人知的行业内“秘密”。比如已经广为流传的《大国重工》《相声大师》,讲述那些曾经仅在业内流传的故事,让许多年轻一代感受到职业的担当与坚守的不易,会给需要更多新鲜血液的行业带来很多活力与未来的希望。
《中国铁路人》是冯琦和同事在后台发现的一个自发的作品,作者是一位一线的铁路工人,他通过自学,成为了当地的科研骨干,现在是厦门地铁的一个总工程师。当时,他发在网上的是一个自传体的故事,写得比较干瘪,不是一个完整的作品,“但是我们觉得他的内容非常好,能够把不为人知的铁路行业分享给大家。我就联系了他,告诉他怎么写,怎么构建人物形象,一步步指导,把它写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动的故事。”今年恰逢中国电气化铁路60周年,作者很感慨,认为这部网络作品总结了自己的整个人生。
如果说纯文学代表了文学的高度,那么通俗文学就代表了文学的宽度,通过网上传播、纸质出版、影视改编等影响更多的读者与观众。当网络作家们拥抱现实题材,希望传播正能量影响更多人的时候,其作品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连通的。
自2018年2月征文开始以来,现实主义征文大赛本身的外界关注度也持续上升,本届征文尚未开始评奖,参赛作品《戏法罗》影视版权已签约,同时《他从暖风来》《规培医生》等多部作品的影视版权已被多家影视公司报价洽谈。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