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越走越远了;眼界,也是越来越开阔。如今,我们忙着遇见世界。五湖四海,五光十色,煞是好看。一句“HELLO”,一句“MERCI”,张口就来。上海气质之一,是国际范。
向往远方,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当下。在世界面前,我们是怎样的存在,出处与根基比什么都重要。东西南北中,音舞诗歌戏,文化,归于生活。那一句“侬好”,其实正是上海文化的核心。每一种方言,都代表着最深刻的当地人文与历史。
上海话式微,自当警醒。当外公外婆陪着娃娃说着上海普通话,当爷爷奶奶跟着孩子学ABC,上海味道,日渐寡淡。语言,绝不仅仅是聊聊天、说说话这么简单。上海话,便是一部上海志。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在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因此要了解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的历史,同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如果你对上海方言中的深刻含义与使用规则没有足够的了解,就很难对海派文化和上海人有充分的、准确的解读。“拯救”沪语,不仅仅针对上海“土著”而言,也应该投射于“新上海人”。海,拥有广博的胸怀,纳百川而入。百川,亦有谦逊之心,合流共荣。遇见世界,臻美自我。
此中有真意。“言”之有物,在我们发展、流动、不灭的上海方言中,定当包含着当代上海乃至全国、全世界的气象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