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民间收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2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趣谈生肖文化
朱大新
  ◆ 朱大新

  斗转星移,岁至己亥。人们满怀信心和期待,迈进猪圆日润、诸事顺意的猪年。千百年来,猪被视为富足祥瑞、幸福美满的象征,有许多和猪有关的民俗文化。

  2019年是农历己亥年,即生肖纪年的猪年。猪在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末位,与十二地支的“亥”对应。猪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早在上古时期辽河流域地区生活着一批饲养猪的民族,这些先民就是在《庄子·大宗师》中所记载的“稀韦氏”,后来,“稀韦氏”又演变成封稀、封韦、封豕、豚韦、室韦、失韦等部族。其中的室韦族就是建立辽国的契丹族祖先。“稀”即猪,“稀韦族”有“大猪氏”或“巨猪族”之意。后来,古人多称猪为“豕”或彘,“豕”是猪的形象描绘,说明在3000多年前我国的甲骨文字中就有猪字。在《尔雅》中有这样的解释:“豕子,猪”。《周易》中有言:“豮豕之牙,吉”。意思即经过人工驯养的猪,成为人类最亲密的好朋友,猪给人类添福,是吉祥、富裕、和谐的象征。在古代,“猪”被作为“诸事顺利”的标志,象征着吉祥圆满的人生态度。

  早在2500多年前,猪就已成为文人吟诵的重要题材。比如唐朝王绩在《田家三首》中用短短10个字,生动描绘了农家圆润喜乐的景象:“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猪”。而宋朝陆游的《游山西村》诗句中写道:“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也就是说,哪怕酒不行,有肉嫩味美的小猪足以招待客人了。在明清以及近现代中,以猪为题材的艺术品,基本上都是取其大吉大利、富贵吉利之意。像近现代中国画坛大师王梦白、黄胄、齐白石、徐悲鸿、黄永玉、韩美林都创作过优秀猪画作品。而王梦白的一幅猪画,则以乾隆诗句“夕阳芳草见游猪”为题,画面中茫茫草原上,芳草一片,碧连蓝天,十余只游猪成群结队,吃性正浓,牧童在夕阳美景下悠然自得,整个情景充满诗情画意,堪称猪年猪画精品。

  今年是己亥猪年,独特的“猪文化”趣味更浓,早早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新春来临之际,纷纷在家里挂上以“猪”为内容的春联、年画、窗花。各商厦、购物中心、超市的年货大街上,摆满了各种体态福相、活泼可爱的小猪宝宝,营造了一派金亥迎祥、喜气洋洋的节日景象。许多城市博物馆都举办了以“吉庆春节和生肖猪”为主题的展览,汇集了不同时代描绘猪类形象的艺术作品,多角度反映猪在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涵,力图通过赏心悦目的生动形象,深化人们对金猪纳福的美好期盼。而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韩美林生肖大展”内,观众在陶瓷、雕塑、绘画、紫砂、木雕、铁艺等类型的艺术作品中,欣赏到栩栩如生的猪造型,了解更多人与猪的动人故事和美丽传说。

  今年1月5日我国发行了猪年生肖特种邮票,全套邮票以“家”为核心概念,票图一套二枚,第一图为“肥猪旺福”,肥猪圆鼓鼓,胖嘟嘟,肚藏乾坤,憨厚可掬,以奔跑的动态表现灵动生风的喜感;第二图为“五福齐聚”,两只大猪和三只小猪同框出镜,其乐融融,寄托着新年合家团聚,五福临门的美好祝愿。而在2019年上海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上,由能工巧匠打造的主题灯,是一个高达9米、萌态十足又聪明可爱的财神猪,手捧福袋和金元宝,向游客送上新春的祝福(猪福),烘托出猪年春节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的氛围,充分展现生肖的民俗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魅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第A06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7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0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09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0版:夜上海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4版:民间收藏
   第A15版:设计之都
   第A16版:家装专版
趣谈生肖文化
戈壁石·水乡小港
杯垫的搭配
三枚“半圆”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A14趣谈生肖文化 2019-02-05 2 2019年02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