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2月1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场宇宙意义的高考
严锋
  ◆ 严 锋

  中国科幻文学正在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科幻创作中来,题材和手法都在快速更新,想象的边疆也在不断拓宽。刘洋的《火星孤儿》就是这股生机勃勃的潮流中一朵引人注目的浪花。

  作者一开始就抓住了我们中国人最敏感的神经:高考。未来的高考会是怎样的形态?未来的考生会如何备考?有哪些技术手段能让人考得更好?小说描绘了一所名叫“近腾”的全封闭学校,那里号称有最科学的管理方法、最好的学习氛围,还有全国最优秀的教学名师,其实施行的是“监狱式”的管理,用电击、水浸、感官剥夺来提升学生的成绩。如果你刚从高考的搏杀中走出,看到这些描写,一定会眼睛一亮,或者一黑,既似曾相识,又别有风味。作者对备考的过程、气氛、考生的心理都把握得细腻生动,对未来的助考技术也描写得栩栩如生,令人不寒而栗。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以为这是一部借科幻的外壳,批判分数挂帅,对应试教育进行反思的作品,其中还包含了对未来技术与人文教育结合的警惕。然后,学生们对沉闷的校园氛围日益不满,想方设法突破封锁,追求个性,这又像是一个“飞越疯人院”的故事。然而,这些都仅仅是作品的一个层面,或者说是通往真正大戏的一个前奏。后面的发展,完全可以用峰回路转来形容,非常出人意外。关键的情节就不剧透了,这么说吧,这确实是一个关于高考的故事,但这是一场极为特殊的高考,一场意义重大的高考,一场决定人类和外星文明命运的高考。

  这不禁让人想起刘慈欣的科幻名作《乡村教师》,也是从教育入手:一个极度贫困的山区的乡村教师到了肝癌的最后时刻,他用生命的最后一点余晖,给小学生们上了最后一课。然后,镜头一转,这位卑微的乡村教师的最后一点可悲努力,被作者融入了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极为壮阔的太空史诗。而这个教师的生命价值,也达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火星孤儿》和《乡村教师》都是从最平凡的角度展开,进而上升到宇宙尺度的奇观,如此巨大的跨越在普通的文学作品中是很难达到的。

  刘慈欣说过,他写的科幻是以创意为核心,作品的架构与展开靠着创意支撑。刘洋认同这种科幻模式,认为他自己的作品也是以新鲜的点子为动力驱动。点子科幻,看上去简单,要写好其实非常难。科幻发展到今天,好像已经穷尽了各种可能,很难翻出新花头,就像《火星孤儿》里古河调侃的那样:“都是些俗套的点子——生化病毒、人工智能、电脑网络、黑洞虫洞、时间旅行——到最后,你甚至发现连这些都只是一层皮,里面装的其实是个蹩脚的爱情故事。”

  令人高兴的是,《火星孤儿》给我们打开了新的脑洞。对于外星人的形态、宇宙社会学、星际文明交流这些老而又老的话题,刘洋都做出了别开生面的演绎。与此同时,这些奇异独特的想象,都有坚实的物理和技术的细节来支撑,使得整部作品热烈而冷静,奇妙而缜密,呈现出硬科幻的厚重的分量与质感。

  《火星孤儿》讲述的是我们的故事,也是“他们”的故事,终究还是我们与“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以鲜明的姿态昭示科幻的形态与意义:科幻始于我们的足下,飞向浩渺的时空,最终以超越性的想象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以及我们这个世界的可能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艺术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艺术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匈牙利专版
   第A24版:加拿大专版/新民海外
新书速递
一场宇宙意义的高考
《苏州记》:字中有画,文中蕴美
涵养传统文化 普及国学经典
是经验书写,也是艺术创造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读书A13一场宇宙意义的高考 2019-02-17 2 2019年02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