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沙点心部负责人王芳在此工作了近20年,现在每天依旧要和老师傅一起工作八小时包汤圆,“这几天生意特别好,许多退休的老师傅都过来帮忙,元宵节前几天,汤圆的销售每天都要近2万盒。”
说起对于汤圆的热爱,王芳坦言从小就开始了,“小时候,吃上汤圆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那个时候汤圆个头也大。我们现在根据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也在做一定的调整,像黑洋酥汤圆从过去一盒8个变成了一盒15个,三口之家只要买一盒,都可以尝到汤圆,也不会吃得太撑。”
在王芳看来,人们对于口味是有记忆的,“汤圆不像其他食品,吃得太多肯定会伤肠胃,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要适可而止,因而在每年汤圆品种上,我们创新并不多,主要还是坚守黑洋酥和蟹粉等特色,我们希望将传统的做好,让人们更能感受到小时候过年的味道。”
对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手工包的汤圆,王芳一方面很高兴,“相比速冻的,手工包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我们首先要把糯米粉蒸熟之后再进行制作,同时我们还要对汤圆进行打褶,这样表皮更薄,馅料也可以更加丰富。皮薄、馅大、汁多,这就是汤圆‘记忆中的味道’。”
“人们喜欢我们的手工汤圆,说明现在大家对于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也显示出对于过年的重视。”王芳说,“但是另外一方面,年轻人愿意坐下来学习这门手艺的太少了。除了收入的问题之外,每天八个小时枯燥的劳动节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这也是我们现在最担忧的。”
在王芳看来,手工包汤圆这门手艺不能在她这一代人身上消失,“汤圆虽小,但是却‘包’进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年味来自于人们的体验,吃到了‘记忆中的味道’,这个年才算过好了。”首席记者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