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国际部增速放缓
如今,国际学校已不再是以前传统意义上只招收外籍人员的子女学校,而是有了更广泛的定义。新学说联合创始人兼CEO、国际教育专家吴越说,现在为大众所知的国际学校有三大类,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民办国际化学校;公立学校国际班/部。“它们有授课语言一般为英语或双语,部分或者全部采用国际课程,得到国际认证,教师结构的多国性等特点。”
《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国际学校总数量为821所;新增国际学校87 所,增幅高达12%,创近年新高。2016-2018年间,民办国际学校已超过国际学校总量半成,无论增速还是存量都成为国际学校的主力阵营。而公立学校国际部/班数量增速较为缓慢,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数量平稳中略有下降。2018年,民办国际学校首次超过公立国际班部/班,占全部国际学校总量的52%(民办52%,公办33%,外籍15%)。
吴越分析说,国民收入水平增加,跨界投资、留学热潮等是推动国际学校快速发展的几大原因。“民办国际学校增速迅猛,其中,以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为主力的国际学校将呈体系化发展。”
集中分布在一线城市
《报告》显示,从地域分布来看,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国际学校仍然集中聚集在一线城市。2018年广东、上海、江苏、北京地区的国际学校数量位居前四,均超过80所。其中,广东居首位,超130所,上海近110所。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的国际学校已达90所,仅次于广东和上海,位居全国第三。此外,浙江和山东国际学校数量均超60所,而四川、辽宁、湖北、福建等地的国际学校数量也在持续增加。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新开国际学校多分布于二三线城市,地域分布趋向中西部、江浙地区,整体学费水平相对较低。
吴越分析说,从一定程度而言,国际学校加入教育组织,接受认证,也是自我督促和成长的一种良好选择。目前,A-Level、IB、AP是国际三大主流课程,2018年,A-level课程认证的国际学校增长率为16%,IBO认证学校增长率达到20%,AP课程认证学校增长率为7%。目前,A-level课程的市场占有率达40%,AP课程的市场占有率为26%,IB课程市场占有率为14%,加拿大课程、澳洲课程等其他国际课程总占比为20%。
随着中西文化、教育理念的融合强化,国际学校正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及身心健康教育等问题,拓展课程不再仅限于活动范围内,而是成为更多学校培养学生拓展、实践能力的必修课程之一,尤其是,STEAM课程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成为主打课程。吴越说,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学费也会随着国际学校教学体系的日益臻善而逐渐增高。
随着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和规范,未来,国际学校只有从食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及校园安全建设等整体加强监管,管理团队建设更具职业化,才能促进学校的良性运营,推动整个行业的优质发展。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