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权后路的诞生只有十四五年,与历史悠久的国权路相比,当为“后”字辈。我与国权路同岁,又正好在国权后路建成时搬家于此,可以说是看着国权后路成长成今天的模样的。
漫步国权后路,小路东西向,从头到尾,也不过五六百米吧,西头与政修路呈丁字形,东接国泰路,走到底就到了通衢大道四平路了。小路虽短,却深受读书人喜爱,一是因为安静,适合做功课。十多年前曾听说小路要开通公交线路设站,遭到住在此地的复旦人异议,理由只有一条,说这里读书人聚居,需要安静,学校领导采纳民意,向有关部门反映,获得支持,故迄今为止这条小路是没有公交车的。二是因为这条很短的小路上有三家书店,去那里购书,现买或登记代购,都十分方便。
国权后路上古月书店的经营者是一位胡姓的大学毕业生,业务很熟悉,店里专卖旧书,我曾在那里觅得了《丛书集成》《万有文库》,对历史教学和做学术甚有帮助,还有一家博师书店,单间逼仄的店堂,书架顶天立地,堆满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社的文史著作,新旧兼售,品种丰富。国权后路的东端,则是一家若饮书吧,店主是复旦法学院毕业的高才生小沈,我去浏览过,此处藏书颇丰,但只看不卖。店内兼有自制蛋糕和咖啡供应,在二楼小间雅座一边看书,一边喝咖啡,舒适极了,但该店只接待事先预约的顾客。
前几年,台湾东吴大学刘淑敏君来复旦访学,淑敏是研究江南市镇的专家,我陪她在国权后路上淘书,因为选了太多书,直接交由博师书店店主小刘打包,代为邮寄到宝岛台湾。逛饿了,我们就到若饮书吧吃蛋糕、喝咖啡、览群书,待走出店门,她说:“张老师,太高兴了,这条路虽短,却让我真正地过了一次书瘾。”人生之乐,莫此为甚也。
国权后路北侧是复旦附中的校园,透过护栏,可以窥见校园里孩子们年轻的身影,南侧只有一“苑”(汇丰苑)一“寓”(书馨公寓),我不知道书馨公寓这个文雅的名称是哪位高人起的,但确实很贴切。小区树荫处立有一碑,刻有“书馨公寓”几个字,是大学者于光远先生题签的。
国权后路因复旦而日渐有名。记得15年前我刚搬来此地,从外面打车回家,司机听到“国权后路”总会一脸茫然,当时上海城建的地图上也未标列,但只要和他们说就在国权路后面,司机们就立马明白了,可见有80年历史的国权路知名度之高。
一年又一年,国权后路慢慢长大,日渐出名。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国权后路早已不再“待字闺中”,在墨色相伴下,这里进进出出的是许多读书人的身影,你稍不留神,或许就可能和资深教授、长江学者、浦江新人擦肩而过。从这里走出的孩子们,也走上了更高的人生舞台。
说到国权后路,还得提及与这条路同步而生的“四平科技公园”,它正好在国权后路与国泰路的交界处,这是复旦人憩息散步的地方,我称它为“复旦人的后花园”。清晨,我站在阳台上远眺,巍峨的上海中心矗立在前方,再看园内,已有不少人在健身步道上阔步向前,上海的早晨,如此朝气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