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我和我的祖国长三角新奋进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江苏常熟搭载“智能引擎”蓄力再出发
~~~江苏常熟搭载“智能引擎”蓄力再出发
     
2019年02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纺织城 今朝汽车城
江苏常熟搭载“智能引擎”蓄力再出发
吕倩雯 徐 程
■ 常熟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园
■ 常熟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园展示大厅
  文 / 吕倩雯  图 / 本报记者 徐 程

  5G时代,信息传送突飞猛进,随着智能汽车产业的兴起,无人驾驶变成现实。当这两者交汇在一起,将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前不久,江苏常熟举办了一场关于5G远程驾驶演示的发布会,国内首创的基于5G平行驾驶管控中心模式在此展现,该模式依托5G网络低时延、大带宽的特点,让遥控开车成为现实,常熟也拥有了国内首个搭载5G环境的智能车测试基地。

  江苏常熟

  常熟,简称虞,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常熟位于上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东依上海、南接苏州、西邻无锡,北枕长江,承得天独厚之自然禀赋,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市前五名。2018年,常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1亿元,工业总产值3750亿元。连续5年在《福布斯》杂志“中国大陆最具投资价值县(市)排行榜”上名列前三名。

  而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智能车小镇等智能汽车产业元素,也让这座方圆不过1264平方公里的江南小城拥有了一张全新名片:汽车城。

  智能测试场

  产业迎转型

  从上海沿着沈海高速一路北上,仅仅两个多小时,记者就来到了常熟。常熟过去因纺织业闻名,拥有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专业市场。但现在,服装城已经不再是常熟这座城市的唯一标识。

  驱车前往常熟市云深路188号,一段用路障封闭起来的测试道路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围观。空旷的车道上,停放着一辆正处于路测状态的蔚来汽车,车前方立着一个成人版的行人模型,一旁的测试人员一边调试程序,一边记录测试数据。而他们身后,就是位于常熟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的智能车综合技术研发与测试中心(以下简称“智能车中心”)。常熟这座城市的智能车产业,从这里起步,迈向未来。

  “汽车产业也要转型,常熟近年来一直在推动常熟汽车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智能车中心董事长史晓滨告诉记者,自动驾驶作为国内整个汽车产业非常重要的领域,是目前常熟汽车产业在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常熟昆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场地规划及测试管理部项目经理王闻彦介绍,目前智能车中心已引进常熟知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昆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青飞智能等在内的38家企业入驻。

  搭建九宫格

  培育领军者

  2015年8月18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视听觉认知信息的计算”支持之下,常熟市人民政府联合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机构,在高新区成立了智能车中心,主要任务就两项:测试、研发。完成任务的重要前提,是拥有足够的测试场地,而常熟就拥有这样的条件。

  记者来到位于智能车中心一楼的智能车展示厅,一张动态的“九宫格道路”(道路呈九宫格状)示意图让人挪不开眼。原来,刚刚记者看到的测试现场,正是这“九宫格”上的一部分。纵横交错的道路设计,将各种可能发生的路况囊括其中,方便处于开发期的智能汽车进行各种场景测试。这块占地达660亩的动态测试外场,已为包括蔚来汽车、特斯拉、大陆汽车等在内的10多家企业提供测试服务。

  “我们还将规划2.6平方公里的智能车小镇,用作公共道路测试,希望能为20家整车厂提供完善的服务。”指着智能车展示厅内的蓝图,提及未来,史晓滨信心满满。

  对常熟而言,这块测试场地服务至今,聚焦的不仅仅是海内外的车企,更吸引了全球智能汽车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目光。2013年以来,智能车中心已成功举办了连续六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第一至四届“中国智能车大会暨国家智能车发展论坛”“第29届IEEE国际智能车大会”“2018智能汽车跨界融合高峰论坛”等盛会。“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推动了中国智能车的研究进展,为我们培育了一批智能车的领军人才。”今后挑战赛将长期落户常熟,吸引大量的汽车智能化方向的专业人才走入这座现代汽车城。

  无人驾驶车

  科幻成现实

  以往在科幻片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在室内的实验室里,工作人员精准地操控着飞驰在路面上的汽车,车内空无一人,只见方向盘不停地转动。

  一辆圆头圆脑的小巴正慢悠悠地行驶在园区道路上,遇到行人,还能提前让行。园区里有小巴不奇怪,但直到它行至面前,记者才发现,这辆小巴并没有驾驶员,完全自动行驶。而这辆可以用微信一键召唤的“G200无人驾驶小巴”,正是由孙一飞创立的苏州青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

  孙一飞是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车实验室毕业的第一批研究人员。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参加了欧盟第五框架大型无人驾驶汽车研究项目Cybercars中国分支——CyberC3项目的研究工作,是该实验室最早从事车联网研究的人员之一。按他说法,“这个实验室是国内培养无人驾驶人才的主要机构之一。”

  从去年5月开始到年底,青飞智能的无人车队在上海交通大学两个校区进行试运营,目前已完成5000人次乘客的接送。现在他们手上的成功案例,有在深圳万科建筑研究院已经安全运行两年多的无人车,以及位于智能车中心,两辆时速20公里、续航100公里的电动无人驾驶观光车。

  对于自己为何青睐常熟,孙一飞坦言,常熟汽车产业链的环境包括零部件、整车,跟青飞智能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良好结合,同时常熟良好的工业基础,更让汽车领域的人才纷纷投身于此。

  融入长三角

  产业成集群

  “江南福地,常来常熟”,就像常熟城市宣传片里说的那样,这块“福地”独特的魅力让不少知名企业来了之后选择把“家”安在这里。

  继2010年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落户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后,这里又相继引入了观致汽车有限公司、“奇瑞捷豹路虎”整车制造项目等整车及核心部件制造企业。“重大项目是带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把更多精力和资源留在了汽车方面。”常熟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王向东告诉记者。

  “对于‘奇瑞捷豹路虎’这样的整车项目来说,常熟就相当于上海的郊区。”王向东说,整车项目当初在落地常熟之前,就希望能布局在大上海周边。

  “制造业如果要大规模地在上海发展,各方面压力都会比较大。但不管是科技创新的能力,还是长三角的产业配套体系,上海都比较完备。”销售、研发在上海,零部件制造、后期测试在常熟,在经开区,以整车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带动常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而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目前常熟已聚集了300余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包含了德尔福德国大众、大陆汽车、法雷奥、三菱电机、美国车桥、延锋江森在内的一批国际著名汽车零部件企业,世界500强、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100强企业就有27家。

  目前,常熟已经形成了以集汽车整车、核心零部件制造、研发、物流、贸易、汽车文化、汽车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预计到2020年,常熟市汽车整车产能可达70万辆,汽车产业总产值达3000亿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我和我的祖国长三角新奋进特别报道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健康养生·专题/康健园
   第ZF01版:中缝4-21
昔日纺织城 今朝汽车城
90后上海小伙 把未来安放这里
新民晚报我和我的祖国长三角新奋进特别报道A05昔日纺织城 今朝汽车城 2019-02-18 2 2019年02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