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目击/新民印象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2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汤圆 甜甜蜜蜜 闹元宵 欢欢喜喜
张钰芸 范洁 陈艮军 江跃中 宋宁华
扫一扫看视频
长宁民俗文化中心举办猜灯谜、捏面人、做糖画等多项民俗活动 杨建正 摄
元宵节来临,在豫园福佑路小商品市场,各种花灯缤纷亮相。天津杨柳青纸灯、小猪佩奇灯琳琅满目,但传统兔子灯无疑最火爆。这是民间艺人汪先生制作的手工兔子灯 杨建正 摄
今天10时,市民和游客在城隍庙排队购外卖汤团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老字号美新点心店门前排起长队,生意火爆 杨建正 摄
金山张堰老街上演“猪八戒背媳妇” 杨建正 摄
来自浙江平湖的“九彩龙”民俗表演巡游到上海 杨建正 摄
豫园九曲桥畔花灯璀璨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杨浦四平街道健身队闹元宵 种楠 摄
  佳节每逢总欢喜,花灯龙鼓闹元宵。随着正月十五佳节临近,浓浓的喜庆团圆气氛在申城达到了高潮。

  这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金山张堰镇昨天张灯结彩,蚌壳舞、采茶舞、手狮舞等传统民俗项目重现街头,盘扣、喜庆四宝、金山堰菜等非遗项目展现浓浓特色年味,浙北特色民俗“九彩龙”经过全新编排,热热闹闹“游”上张堰老街。

  看皮影、贴窗花、吃糖画、摇棉花糖……昨天,在金桥开发区,老外们与大家扎花灯、猜灯谜、写春联、捏面人、汤圆DIY,玩得不亦乐乎。

  汤圆甜,汤圆香,团圆时刻尽如意。到老字号点心店排队购买几盒手工汤圆,已是上海人家的生活“仪式感”。排队的既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更有新上海人。无论是鲜肉馅、蟹粉馅,还是芝麻馅、豆沙馅,都能吃出小辰光的“米道”。

  军民一家亲,鱼水情更浓。辛勤村、裕民社区的兵妈妈们昨天与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五支队八中队的战士们一起撸袖管、揉面团、配馅料,做出了热气腾腾的汤圆,上演了军民一家亲的感人一幕。

  买汤圆 老字号寻儿时味

  本报讯 (记者 张钰芸)明天就是元宵佳节,美新点心店、新雅粤菜馆、王家沙等老字号门前,买汤圆的市民排起了长队。无论是鲜肉汤圆、蟹粉汤圆,还是芝麻汤圆、豆沙汤圆,咸甜之争似乎在此时失效,两者均有无数拥趸,用足够的耐心买回去,回忆小时候的味道。

  尽管汤圆已是一年四季都有供应的常规点心品种,但临近元宵,到老字号点心店排队购买几盒手工汤圆,已是上海人家的生活“仪式感”。美新点心店的排队潮来得很早,提前一周就要等两三个小时,有时候下午去购买,还会遇上“生汤圆已售完”的情况。而在新雅粤菜馆,年后时节,半成品柜台前的消费者依然络绎不绝,较平日销量同比上涨近30%,腊味熟食柜台的八宝鸭、香蹄、咸鸡腊鸭,同样有20%的涨幅。今年新雅还新推出三款汤圆,鲜肉汤圆、黑芝麻汤圆和翡翠小丸子。其中翡翠小丸子用青豆泥作为辅料,主打轻食健康的概念,也给元宵节带上了一份绿色气息。

  记者在这些老字号门前看到,排队购买汤圆的市民既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更有新上海人。无论是甜蜜蜜的黑洋酥汤圆,还是咸鲜的鲜肉汤圆,不分咸甜,都是销售大户。“我要一盒虾蟹汤圆,一盒鲜肉汤圆。”在王家沙的柜台前,东北人小秦买了两盒咸汤圆。“我们老家只有枣泥、豆沙、桂花口味的甜汤圆,我是到了上海,才知道汤圆还能有咸馅儿。”尽管网络上年年都有咸党和甜党的“论战”,但小秦却在品尝过鲜肉汤圆后爱上了这一口。

  家住老西门的程阿姨则一口气买了八盒手工汤圆,从传统的黑洋酥到新上市的虾蟹,花了几百块。“全家人都爱吃汤圆”,她说,手工汤圆制作工序多,能从老字号里买到小时候的味道,是一种传承。

  古镇韵跨省走亲逛老街

  本报讯 (首席记者 范洁)“九彩龙”翻腾嬉戏、“猜灯谜”趣味盎然……昨天下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金山张堰镇张灯结彩,上演元宵民俗系列活动,毗邻金山的浙江平湖林埭镇村民也“跨省走亲”,将浙北特色民俗搬上张堰老街。

  蚌壳舞、采茶舞、手狮舞等传统民俗项目重现街头,由民间艺人与群文骨干组成的彩衣队、旗袍队、花篮队等24支队伍按既定路线在张堰老街巡游,整个方阵绵延近百米,吸引近千村民观赏品评。

  作为今年“古镇民俗”系列活动“开年大戏”,除民间巡游、舞龙舞狮等长三角传统民俗,还献上盘扣、喜庆四宝、金山堰菜等非遗项目,压轴出场22米大型十字绣“清明上河图”由本地巧匠历时6年完成,向共和国70周年华诞献礼,甫一亮相即赢得喝彩。

  沪浙地区共庆元宵,现场迎来浙江平湖林埭镇“文化走亲”,将全新编排的浙北地区特色民俗“九彩龙”搬上张堰老街。近年,张堰镇主动融入长三角“文化走亲”,打造“江南水乡名镇、文教魅力小城”,以现代气息活化传统民俗。

  此外,金山区还启动“梨园雅韵 大美金山”——中华戏曲传承传播系列活动,越剧、沪剧、锡剧戏曲名家名团走进美丽乡村、田间地头,让当地戏迷们过足瘾。元宵节当日,潘佩琼金山名家工作室将献上大型传统锡剧《珍珠塔》,牵头长三角锡剧票友发布新春集结令,呈现戏曲文化合作的艺术魅力。

  包汤圆 鱼水情深贺新春

  本报讯 (通讯员 陈艮军 记者 江跃中) 昨天,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五支队八中队营区迎来了一群老朋友——嘉定工业区民政科工作人员及辛勤村、裕民社区的兵妈妈们,他们前来与武警官兵们一起揉面团、包汤圆,喜迎元宵佳节,给营区带来浓浓暖意。

  “和面是很有讲究的,两只手不断将面拢到中间,同时注意适量掺水,大家按照我的动作学。”辛勤村的张阿姨一边和面团,一边向官兵们传授包汤圆的技巧。活动现场,只见围在桌边的战士们摩拳擦掌,纷纷撸起袖子准备大显身手,就连从未包过汤圆的战士也跟着学起来。面团准备好之后,大家你一手我一手,配馅料、分面团,包汤圆活动正式开始。裕民社区的李桂芬阿姨今年67岁,看到战士们做的形态各异的汤圆后,笑得合不拢嘴。“从小到大,元宵一直都和家人一起过,今年在部队和‘妈妈’一起过,觉得很开心。回家之后我要把汤圆做给妈妈吃,让她尝尝我新学的手艺”。来自宁波的新战士吴昊笑着说。

  国际范 中外家庭聚金桥

  本报讯 (记者 宋宁华) 看皮影、贴窗花、吃糖画、摇棉花糖……昨天,碧云休闲体育中心热闹非凡,来自金桥开发区的中外企业员工及家庭和学校师生共1000余人在这里共同参加“美在金桥情暖今宵”活动,大人孩子都能找到感兴趣的游乐项目。

  每年的正月十五,由金桥管委会、金桥镇、金桥集团、金桥股份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外家庭闹元宵活动,是碧云地区一项传播中国传统年俗文化的品牌活动,广受金桥区域中外人士的喜爱,从2005年开始举办至今。每年此时,在金桥开发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中外家庭一起走入欢乐的海洋,团团圆圆贺新春,欢欢喜喜过元宵。活动已成为推进中外融合、提升区域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平台与亮丽名片。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活动不同于往年,现场由社会组织、企业自发组织的爱心集市温暖如春,当天来自企业、社区的多件拍品在爱心拍卖环节上公开竞拍,所得金额全部用于支持金桥慈善事业。这一举动得到了金桥中外人士的积极响应和支持,金桥大爱在金桥的社区、学校、企业之间温情传递,极大促进了金桥公益事业的开展,成为建设美丽金桥、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力量。

  今年的活动,还将中国传统元宵节庆文化引入社区,让中外家庭深切感受中国家庭传统温馨团圆的氛围。除了美食区、游艺区外,专门设立的扎花灯、写春联、捏面人、汤圆DIY等中国味儿的互动区域,备受外籍人士的欢迎。中外家庭一起包汤圆、做花灯,在体味中国传统元宵民俗的同时,增进了交流,融洽了感情。同时,金桥镇的家庭也参与了进来,体现大金桥大融合与管镇联动。相比往年,今年的闹元宵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参与面更加拓宽。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的组织形式,“互动”元素更为凸显,VR、机器人、视讯等金桥前沿产业技术充分融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我和我的祖国长三角新奋进特别报道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健康养生·专题/康健园
   第ZF01版:中缝4-21
吃汤圆 甜甜蜜蜜 闹元宵 欢欢喜喜
新民晚报目击/新民印象A08吃汤圆 甜甜蜜蜜 闹元宵 欢欢喜喜 2019-02-18 2 2019年02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