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并非糟糕
董纯蕾
  董纯蕾

  这个世纪迄今最糟糕的十大科技,会是什么?尽管“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已深入人心,但若拿到这样一张选票,恐怕很多人和我一样并无答案。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新近评出了一份注定会引起争议的榜单“21世纪最糟的10项技术(2000-2019)”。结果,“不幸”上榜的包括:电动平衡车、谷歌眼镜、电子投票、一童一电脑计划、基因编辑婴儿、非法数据交易、加密货币、电子香烟、胶囊咖啡、自拍杆。

  细数这些如今让人烦恼不已甚至恨得痒痒的技术,问世之初甚至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多是潮流的宠儿。

  深究起来,从爱到恨,如此戏剧化的转变也无外乎几个原因。一种,梦想是照进了现实,却也照亮了不受欢迎的副作用。比如,懒人最爱的胶囊咖啡,的确节约了时间,却徒增了不易回收处理的有机垃圾和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再者,科技是实用的、有效的,但监管是困难的、落后的,最终被恶意利用,“糟糕”由此而生。如天天都要使用、时时都在生成的个人数据。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生活如此便利,出门啥都可以不带;隐私如此奢侈,没有秘密可保守。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信息安全专家谈剑锋,又一次吐露了他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忧虑:“我有两部手机,一部用来上网,一部只打电话。我至今不用指纹和人脸解锁,密码丢了可以换,生物信息不可再生。” 

  同样是在两会现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点评”了另一项“糟糕”的技术:在技术不成熟、相应社会伦理问题未得到充分讨论解决时,应禁止对于人生殖系基因编辑的临床试验和应用;而对于基础性研究则可允许科学家尝试探索,不能因噎废食,否则会影响科技创新的步伐。

  一个忧没门槛,一个忧一刀切。世上没有完美的科技,也没有天生糟糕的科技。要让科技造福人类,绝不只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智慧。所以,“本世纪最糟糕技术”榜单上的很多位,也不必气馁,拜托各界“超级大脑”们环环相扣形成“智慧链”,还是可以重新赢回人类的芳心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5版:全国两会·现场
   第A06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旅游
   第A23版:旅游资讯
   第A24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5版:旅游资讯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9
从值机到托运最快3分钟搞定
站外上下客超载上高速,严查!
95后大学生送出“生命种子”
并非糟糕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9并非糟糕 2019-03-12 2 2019年03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