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个文盲,她只会写三个字,就是她的名字。母亲平时省吃俭用,但特别喜欢看电影。我们家有四个孩子,我最小,所以母亲去看电影的时候就常常带我去。印象中,看了不少电影,朝鲜的《卖花姑娘》、越南的《火》、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地下游击队》……像《卖花姑娘》这部电影,母亲起码带我看了三遍,每次看,只要响起主题歌《卖花了》和卖花女凄美的身影,她的泪水就像湖水决堤,每次和我一样哭得像个泪人。由于印象深刻,我还能讲出《卖花姑娘》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人们都说,只要心诚,石头也能开出花来。”那时的票价并不便宜,每张票子要卖一角五分,在那个每个月学徒工只拿十七元八角四分的年代,一角五分显然不是个小数呢。记忆中,父亲因为母亲去看电影经常发生口角,但效果不佳。母亲依然我行我素,因为在这个家里,母亲是当家作主的人!
1978年,哥哥、姐姐相继工作,母亲也已在街道工厂找了份工作,家里只有我还在吃闲饭。手头宽裕了,银行里也略有盈余,加上文化解禁,许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拍摄的优秀影片相继从片库里“复活”,这时的母亲看电影更是近乎痴迷。我记得有一部张瑞芳主演的,反映家庭妇女从家庭事务中解放出来,参加社会劳动的电影《万紫千红总是春》,也许是电影的题材和自己的经历如出一辙,我陪着母亲看了两遍,她自己又去看了三遍……父亲见她如此钟爱电影,除了喝闷酒,就是拼命抽烟,父亲也许想不通,怎么娶了这么个败家婆娘!我们就因势利导:母亲把这个家当得井井有条,烧菜做饭,银行里还有积蓄,喜欢看个电影,你又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当时看电影是人们主要的娱乐生活,我因为有个哥们在电影院里卖票子,因此紧俏的电影票我都能搞到。有一次哥们给我搞了两张《大李老李和小李》的电影票,我和母亲去看。电影的喜剧情节让母亲笑得捂着肚子直说受不了。她意犹未尽,想再看一遍,我说等下次重放吧!
这一天终于盼到了。十一月的一天中午,我拿着两张《大李老李和小李》的电影票对母亲说,中午十二点半的,看不看?母亲沮丧地摇摇头:“马上还要去厂里,你去看吧!”电影院里笑声一片,我依旧笑得捂着肚子连叫吃不消。
带着一脸喜悦的我回到家里,在大门口被邻居五妈拦住,她告诉我,你妈妈突发疾病已被送到医院抢救……我听罢顿觉五雷轰顶,腿肚子抖个不停。赶到医院,父亲、大姐、大哥等已在病房,母亲的鼻子插着氧气管,眼睛睁着,鼾声如雷。大姐告诉我,母亲猝发脑溢血。当时我们并没有什么医学常识,没有认识到这种病的凶险,直到医生半夜里告诉我们,准备后事吧,我们才意识到母亲即将远行……
如今时间已过去了四十多年,前些时候,有关部门为了传承沪语文化,保护地方语言,请上海滩上的艺术家为电影《大李老李和小李》配了沪语版。那天,我应邀去看这部讲上海闲话的喜剧电影,我想起了英年早逝的母亲。幸好我皮夹子里有母亲的黑白照片,我取出照片,轻轻地对母亲说:姆妈,侬笑的辰光悠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