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社会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抽血洒甲板伪造搏斗坠海 骗赔数十万7年后终自首~~~
抽血洒甲板伪造搏斗坠海 骗赔数十万7年后终自首~~~
抽血洒甲板伪造搏斗坠海 骗赔数十万7年后终自首~~~
抽血洒甲板伪造搏斗坠海 骗赔数十万7年后终自首~~~
抽血洒甲板伪造搏斗坠海 骗赔数十万7年后终自首~~~
     
2019年04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抽血洒甲板伪造搏斗坠海 骗赔数十万7年后终自首
“如果重来,一定不做这种傻事了”
袁玮
  “如果没有看那部韩剧,如果那天第三次扎进血管的针没有抽出血,所有的一切也就不会发生了。”但是人生没有“如果”——身为船员的张某为了骗取赔偿金,将从自己身上抽出的血浇在衬衫和甲板上,伪造与海盗搏斗被害的现场,然后跳进海里……7年后,“死而复生”的张某归案。前天上午,记者在看守所见到了张某,他追悔莫及,几度哽咽,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家里欠下10多万债务

  1979年生的张某戴着手铐,精神萎靡,常年的生活压力以及“隐身”后的压力,使得他刚到40岁鬓角就有了白发。2006年前后,为了给妻子和两个孩子更好的生活,在老家山东聊城务农的张某花3万多元找了中介想去韩国打工,没想到中介一会儿说韩国搞不定,只能帮他安排去澳大利亚铁矿打工,一会儿又称可以介绍他到新西兰屠宰场,就这样被折腾了1年多,3万元打了水漂,最后,张某被中介介绍去做了海员。

  每次说到妻子和两个孩子,张某都会流下眼泪,“我们一直很恩爱,老婆做髋关节置换手术前,走路都痛得不行,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我是连孩子都不让她抱的。”妻子的大手术导致家里欠下了10多万债务,“我永远不会忘记,有一年母亲过生日,我一摸口袋,只有20元钱,那是最穷困潦倒的日子。”作为家里顶梁柱的张某颜面尽失,他觉得作为男人应该把家庭的重担挑起来。做海员后,他一直很努力工作,平时在船上维护船舶,船靠码头时帮助船长操舵。“做船员一年可以赚四五万元,每次发工资,我一下船就让老婆赶快去还债。”

  韩剧给他骗赔“灵感”

  没想到不久后,父亲又被查出患帕金森综合征,做了三次手术也没有缓解病情,医生告诉张某这病看不好,且又是个无底洞,这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漫长的海上航行中,张某靠看韩剧打发无聊,也让他暂时忘记了烦恼。韩剧中一名船员在航行中发生意外事故而获得巨额赔偿的剧情突然给了绝望无助中的他“灵感”:如果我“死”了,家里就可以得到赔偿,妻子和父亲生病欠下的医药费不就可以还清了?这个念头一直盘旋在他的脑海里,持续了整整3个多月,并慢慢形成计划。做海员培训时张某学会了给静脉输液,他回国时去药房买了针筒,他告诉营业员是“要给小狗小猫喂食”。

  2011年8月24日,张某所在的巴拿马籍货轮从日本起锚开航,驶向上海。8月27日晚上11点,货轮渐渐靠向码头,船上的工作人员大多进入了梦乡。张某将一套衣服、一双鞋、一个尚未充气的塑料救生圈、身份证、一点现金装进了一个防水袋中,再将防水袋用绳子绑在身上。准备好这些后,张某掏出针筒扎进自己左手臂,“我太紧张了,扎了两次都没扎进血管,第三次总算扎进了静脉。”张某说,如果第三次没有成功,他就准备放弃了。

  张某来到甲板上,将血滴洒在自己的衬衣上和甲板地面上。接着他将衬衣撕破,扯下纽扣,扔在了甲板上,假造出自己与海盗搏斗被害的现场。做完这些,张某将针管和手机扔进大海,然后纵身跃入冰冷的海水中。

  东躲西藏生活7年多

  “救生圈到水里阻力很大,游了没多久我就把救生圈扔了。”张某说,他拼命朝有灯光的岸上游,游到后来又累又冷,筋疲力尽,“我都差不多绝望了,就想着生死由命吧。曾经有两次沉了下去,但是出于本能,我又拼命把头伸出水面。”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游到了岸边。上岸后他换了条裤子,向路人打听哪里坐车去苏州。然后开始回家的“逃亡”路:他从上海坐长途客车到达苏州,再从苏州换车前往聊城,在聊城的小宾馆里窝了一个礼拜,再坐长途车赶到阳谷。到达阳谷的当天晚上八九点,归家心切的张某打车直奔父亲家,翻墙进了家。一见到父亲,张某就跪下了,他向父亲谎称自己在船上杀了海盗,要躲避一段时间。父亲将他安顿在废弃的养鸡棚,每日三餐都由父亲送来。这一躲就是3个月。

  很快到了2012年春节,家里走亲访友很热闹,可张某却连面都不敢露。就在这时,公公告诉媳妇胡某,张某并没有死。一个飘着冬雨的下午,夫妻俩在废弃的鸡棚终于见了面。胡某看到“死而复生”的丈夫,喊了声张某的名字,抱着他嚎啕大哭,久久不能平静,她紧紧抓着张某的手不肯松开,生怕手一松丈夫又会从眼前消失不见。老实本分的胡某让丈夫把赔偿金还给船务公司,但张某拒绝了。

  不久,张某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离家50公里处的一个小镇上,花3000元买了一个新的身份,东躲西藏地生活了7年多。那段日子,只要张某稍微晚点回家,妻子都会迫不及待地一个个电话追来,她是怕丈夫再一次莫名失踪。“我一直不敢用自己的真实身份,害怕遇到熟人,平时出门就戴墨镜和帽子,生怕别人认出来。”张某说,日子过得战战兢兢,很压抑,也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他平时刻意回避与人交往,最忌讳的是跟人聊过去的事,每次他总会转移话题,要不就是用谎言搪塞。白天,他脑子里就想着多挣点钱早点把骗来的钱给还了,入夜,他又无数次想象自己去自首的场景。

  “双重户籍”终投案自首

  2017年,张某拿出20多万元和朋友开了家塑料粒子厂,没有经商头脑的他不仅很快把钱给赔了进去,厂不久也关张了。张某继续打零工,建筑工地、装卸、绿化等等,再累再苦的活他都做,一家四口就靠他一人苦苦地撑着。他用“命”换到的赔偿金,其中10多万元被用于偿还妻子做手术时的借款,20万元为父亲治疗帕金森病,剩下的钱也在日常花销中所剩无几。

  去年7月,山东省公安厅对省内户籍人口可能存在“双重户籍”的情况进行公安网大数据排查,发现张某存在双重户籍。民警立即联系张某本人,“这一天终于来了。”张某说,与其不明不白地苟活,还不如主动投案自首。他走进派出所,交代了7年前犯下的罪行。“我连跟妻子告别的勇气也没有,趁她不在,独自去了派出所。”说到这里,张某又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如果生活能重来,我一定不会再做这样的傻事了。男人承担责任的前提是要守法,千万不要以身试法!” 本报记者 袁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2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设计之都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2-13
“如果重来,一定不做这种傻事了”
赏风景莫成“煞风景”
男子天桥欲轻生 消防员巧救下
已经交通违法 居然当街耍横
孕妇路边大出血 民警护送就医
新民晚报社会新闻A09“如果重来,一定不做这种傻事了” 2019-04-17 2 2019年04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