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4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腔》:承载着爱与乡愁的河流
杨子
  ◆ 杨子

  作为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2018年“乐无穷”系列首部委约作品,音乐舞蹈剧场《水腔》继去年3月上海首演后,在不断打磨中走出上海,于今年4月6日受“天桥·华人春天艺术节”邀约,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这部结合音乐、现代舞、古调吟唱和戏剧等多种元素的跨界实验作品,以该剧编导、来自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的彭涨为原型,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苗族苗歌的一种古老吟唱的歌调“水腔”和“流水传情”的故事为基点,述说远离故乡的都市人身份的迷失与重建。

  作为湖南湘西苗族的一种古老歌调,“水腔”是相隔遥远的人们对水而歌,借水寄情的媒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部落的人们不断沿着河流走了出去。不想带着好奇心伫立在河边一辈子的湘西少年彭涨,最终也告别挚爱的爷爷,沿着河流走出部落、走出大山、走进城市。在成为一个社会意义上的“城市人”之后,留存于身体的满足和快乐越来越短浅,对着河水给爷爷唱歌寄情的诺言也全然忘却。全剧通过六个章节:《序:现在的歌》《新腔:孩子的歌》《破腔:婚礼的歌》《变腔:思念的歌》《忘腔:逝去的歌》和尾声《不息的歌》,将一位进入现代社会进而迷失自我、重返故土重拾身份的土家族青年的成长过程灵动地展现出来。

  彭涨的吟唱深沉悠远,由一张张纸片所拟像的河流在舞台上静静流淌,让整个舞台转化成一个内在觉醒的诗意空间。充满仪式感的音乐、现代舞的肢体语言,以及西方乐器与舞美灯光,将湘西苗歌古调以剧场表演的方式带入当下,用古老的吟唱和身体的律动进行一场现代与历史的对话,一场文化与身份的追根溯源。这种跨界融合的舞台艺术形式,让古老的民族音乐以一种更加融入当下生活的方式被大众所接受,也让我们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相知、相通和相融。

  音乐不是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代名词,而是创造力和冒险精神的发声体。一边是根植于内心的传统音乐文化土壤,一边是跨界的大胆革新和尝试,《水腔》“跨界”手法在当代音乐创作中有着巨大的能量和魅力,其传达的忧患意识、反思态度、创新观念,以及凸显的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把握和表达,通过实验性的跨界融合,建构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审美意识。

  从更广阔的层面来看,《水腔》中进行自我表达的土家族青年“涨”,代表的是诸多离开故土生活在别处的“异乡人”——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结构性问题,“无根的”、“丧失意义的个人”在一个广阔的全球范围内普遍发生。伴随全球化浪潮的进一步激荡,在某种意义上,人人皆为异乡客,这是风起云涌的全球化运动所驱生的人的生存状态,这种感觉常体现为局外人、离散人、他者、陌生人,或人群中的孤独者、异乡人等,揭示了现代人在生命旅途中的失所困境。寻找家园的“异乡人”在各种艺术文本中被凝结成一种延续至今的现代人性的界定形象。这一隶属于社会学、文化研究与批评的主题,经由编导彭涨、作曲家刘闻等一批新生代的原创力量的跨界演绎,跨越地域、语言,和现代世界的文化规则,在这个春天与我们相遇。

  在北京初春的夜里,人们在剧场中站立起来,在彭涨启动的古调旋律中集体吟唱,乡愁浩荡,宛如置身于对水而歌的爱的仪式中。在那一刻,每一个置身于其中的人,似乎都找到了心中那条隐秘的,承载着爱与乡愁的故乡的河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话题/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18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国学论谭/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奥地利
   第A24版:加拿大/新民海外
以浪漫为名
《水腔》:承载着爱与乡愁的河流
读书活动,让人喜欢让人愁
新民晚报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A16《水腔》:承载着爱与乡愁的河流 2019-04-21 2 2019年04月2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