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新民旅游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4月2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瞿秋白在上海的日子
沈琦华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几位作家、理论家同时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就是这个行列里引人瞩目的一位。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说了“此地甚好”之后,从容就义于福建长汀,时年仅36岁。短暂的人生里,瞿秋白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时间是最长的。

  当个好教员

  1923年1月,瞿秋白受陈独秀邀请,离开莫斯科回国工作。不久,陈独秀给胡适写信,希望对方把瞿秋白的《赤都心史》推荐给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一口答应,并表示希望瞿在学术方面有所作为,想介绍他到商务印书馆去当编辑、做学问。瞿秋白感谢了胡适的好意,但表示已决定到正在筹备中的上海大学去任教。瞿秋白的课堂教学很有吸引力,其学生、著名作家丁玲曾回忆说:“最好的教员是瞿秋白。”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瞿秋白主要精力都放在文学活动上,尤其热心于“文艺大众化”。他身体力行,到上海南市区老城隍庙一带,戴着墨镜、压低帽檐,挤在百姓中,仔细地听艺人说唱,回来后认真研究那些曲调,陆续写出了数十首歌谣。其中有一长篇歌谣《东洋人出兵》,全篇15小节,长达168行,分成上海话和北方话两部分。

  1934年1月11日晚,瞿秋白离开上海赴江西苏区,从此与上海永别。

  蜗居东照里

  虹口区窄窄的山阴路,路边的房子还是上世纪留下的样子。山阴路133弄,一块挂在弄口的白色木牌上赫然写着“瞿秋白旧居”。

  山阴路133弄,建于1920年,新式里弄,是当时日侨建造的居住点,取名“日照里”,抗战胜利后改成“东照里”。东照里住宅形体简洁,绿树成荫,环境幽静,这也是瞿秋白在上海最后的住处。

  由于安全得不到保障,瞿秋白经常在茅盾、鲁迅家避难。1933年3月,鲁迅把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夫人在山阴路133弄12号分租到的一个亭子间给瞿秋白夫妇居住。

  瞿秋白曾三次避居于鲁迅家中,第三次避难就是在大陆新村。在这期间,鲁迅请瞿秋白编了一本《鲁迅杂感选集》,并由瞿秋白写了1.5万字的序言。鲁迅给了瞿秋白200元大洋的“编辑费”。后来,瞿秋白把心爱的一张写字台、一只皮箱存放在鲁迅家里。瞿秋白1935年牺牲后,存放在鲁迅家中的家具、印章、文稿成了珍贵的遗物。瞿秋白的这些遗物在鲁迅逝世后一直由许广平保存。1950年,许广平将遗物捐给国家,现被陈列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内。 文 沈琦华 图 沈琦华 IC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特别报道·70年向着深蓝再出发
   第A05版:特别报道·70年向着深蓝再出发
   第A06版:特别报道·70年向着深蓝再出发
   第A07版:特别报道·70年向着深蓝再出发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文体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4版:夜上海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军界瞭望
   第A18版:军界瞭望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阳光天地
   第A21版:新民旅游
   第A22版:旅游资讯
   第A23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4版:旅游资讯
   第A25版:旅游资讯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31
瞿秋白在上海的日子
广告
新民晚报新民旅游A21瞿秋白在上海的日子 2019-04-23 2 2019年04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