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RFID电子号牌”目前正在徐汇、普陀两区试点。其原理是利用RFID无线射频高精度识别技术,实现车辆在物联网中的编码、信息体现、信息采集、信息管理和应用,并进行定位。据了解,新方式将在电动自行车牌里安装一个芯片,一个很小的射频装置,具有自动识别、传输、处理相关行驶信息的功能,也可以实现“电子警察”执法。从试点情况来看,这项技术的执法效果非常好,未来这项技术将推广至全市非机动车上。
在此基础上,上海警方将继续加大“电子警察”的研发力度,推动“RFID电动自行车电子号牌”“行人过街提示系统”等功能建设,实现对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的“电子警察”执法及前端提醒功能。据了解,目前警方已经开发出“13合1电子警察”,而“14合1”“15合1”的功能也将很快实现。
另据介绍,今年5月1日起,公安和保险部门联手,在上海推行机动车交强险“免粘贴”“免提供”“免携带”措施。在上海通行的车辆不再需要在挡风玻璃上粘贴交强险纸质标志;办理上牌、验车等业务时也不用提供纸质交强险保单;遇事故时,交警部门会通过后台查询。
目前,“上海交警”APP里面已新增了“交强险信息”功能,驾驶人登录后,名下的机动车交强险信息将自动关联;驾驶人在办理验车业务或在道路上行驶时,可直接展示“上海交警”APP里面的“电子保单及电子标志信息”供民警核对。对应的处罚措施也有相应改变。5月1日起,执勤民警对未粘贴保险标志的机动车不再处罚或扣车。
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