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代经典劳动诗
董宁
  董 宁

  劳动是人类共同的主题,我国很早就有记载劳动的诗句。五一国际劳动节到了,不妨走进古诗词,看看古代劳动的一些片段和场景。

  《吴越春秋》中的《弹歌》有云:“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仅八个字便概括了我国远古渔猎时代劳动人民的狩猎场面。他们砍竹,接竹,制作弹弓捕猎禽兽,通过紧张的劳动获取食物,反映了获得更多猎物的渴望。

  《诗经》中的《伐檀》是一首关于劳动的不朽诗篇。“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写出了奴隶伐檀造车的劳动场景,同时也痛斥了奴隶主的不稼不穑和坐享其成。《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描写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是一幅场面热烈的农耕图。一首首劳动诗在厚重的历史中,体现了远古人类的辛劳、快乐和渴盼。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佳句,说出了古代劳动人民早出晚归的劳动场面。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则反映了一个烧炭老人劳动的艰辛。唐代诗人李坤的《悯农》,更是家喻户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具体生动,对后人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一粒米、一口粥,都是通过艰辛劳动得来,千万不要浪费粮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的这首《归园田居》,描摹出诗人的劳作之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写出了农民通宵打谷的繁忙景象,同时也描述了他们通过劳动收获五谷的喜悦心情。

  一首首经典古诗词,从千年的风霜中走过来,浸透了劳动的血液,飞出了劳动的魂魄。让我们在五一节到来之际,握紧拳头,在生生不息的血脉里,创造最美的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5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特稿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健康养生·专题/康健园
   第ZF01版:中缝2-23
   第ZF02版:中缝12-13
每一朵花都不会错过春天
白相摩洛哥古村落
对老外说NO
春日私语(摄影)
春下江南
古代经典劳动诗
环保新风尚
“五一”去哪里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古代经典劳动诗 2019-04-29 2 2019年04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