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静安区持证残疾人中,肢体残疾人占比最高,约为45.2%。各类新增残疾人群中,肢体残疾人数增长也是最多的,且老年残疾人持续增加。静安区残联在大调研中发现,肢体残疾人对家庭无障碍改造的需求尤为迫切。
新静安区完成“撤二建一”以来,已经持续三年将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继续纳入静安区政府实事项目,“十三五”期间“对有需求、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住房分批实施无障碍改造1500户”的目标已经超额提前完成。在家庭无障碍改造中,静安区结合本区实际情况,不仅力度大、数量多,且覆盖面广、个性化程度高,在确保基本型改造的同时,针对情况特殊的残疾人实施提高型改造。
61岁的老韩自幼身患小儿麻痹症,性格要强的他一直不愿麻烦周围人,在临汾路街道残联工作人员的再三动员下,他才在2018年初提出了家庭无障碍改造申请。去年9月底,老韩家改造完成后,不仅厨房和卫生间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简陋的水槽、灶台都变成了一体化橱柜,还安装了相应的无障碍设施。更令人欣喜的是,不仅老韩家里大变样了,为了让他能多出门参加各类活动,融入社区生活,结合老旧小区无障碍坡道的建设工作,静安区残联还在他家门口改建了一条标准的轮椅坡道。看到里里外外的变化,老韩十分高兴,夸赞无障碍改造项目就是静安残疾人的“梦想改造家”,逢人就说“以前是‘活着’,现在才是‘生活’”。
为了让更多像老韩一样的残疾人以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共享社区发展成果,区残联结合大调研中发现的老旧小区无障碍坡道建设不足问题,主动跨前一步,会同区建管委、区房管局联合制定印发《2018年静安区各街道(镇)公共无障碍设施及老旧小区无障碍坡道改造实施方案》。
这一方案结合“美丽家园”与“美丽城区”建设,对老旧小区的多层居民楼开展无障碍坡道建设试点工作。2018年,首先在老旧小区多层居民楼较为集中的临汾路街道和彭浦镇试点,已建成无障碍坡道100条,深受居民欢迎。在此基础上,区残联又会同相关部门和街镇,积极推进“三阳机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新、老年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无障碍建设工作,让生活在静安的残疾人出行更加便捷,生活更加舒心。
同时,静安区残联还从2018年5月起,在静安区有线台每周六、周日上午的“静安一周要闻”栏目中复播手语新闻,并于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四下午,在沪北电影院(大宁CGV)播放无障碍电影,方便听力残疾人和盲人在荧幕上了解天下事,对上海的飞速发展有更加切身的感受。无障碍环境的三大层级建设,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感受发展成果,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展示自我,把全社会的温暖关爱无障碍地传递到残疾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