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内地歌手和中国港台歌手相比,中国澳门歌手在很多观众看来有些陌生。《我係歌手》将目光聚焦到他们身上:一个热爱唱歌却没有资源的小歌手、一个被粉丝们捧在云端的当红偶像、一个在外地走红仍惦记着本地音乐发展的实力派歌手、一个对过去一笑置之的过来人……导演、编剧陈巧蓉介绍,剧中的这四个角色,都有现实的原型:“在中国澳门演出时,很多观众反映,觉得剧情‘似曾相识’,那是因为我将很多知名歌手的人生经历重新组合到这几个角色身上,其中还包括四位主演自己的故事,这样能最真实地展现中国澳门歌手的生存状态。”
创排该剧的TDSM舞蹈工作室以街舞教学为主。近年来,他们一直在尝试音乐剧的创作。编舞洪可晋解释,他们想要让世界看见中国澳门本土文化,也看见街舞的艺术性。提起中国澳门,很多人都会立刻想到繁荣的商业,猪排包、蛋挞等美食,还有大三巴牌坊等旅游胜地,却很少能想到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或文化名人。“我们想让大家看到中国澳门鲜为人知的、更有深度的一面。”选择用街舞来做音乐剧,也与洪可晋的这个想法契合:“相比芭蕾舞、爵士舞,街舞是一种年轻的舞种。此次,我们从戏剧角度出发,利用街舞人的肢体去表达,希望能与不同的艺术形式碰出火花,摆脱‘演唱会伴舞’‘视觉系炫技’的偏见。”
第一次来上海演出,剧组众人也体会到了沪澳两地观演氛围的不同。首场演出,洪可晋被观众席里小朋友的高比例“震惊”,陈巧蓉则在剧场门口遇到一位老奶奶,误认为她是迷路,最后发现她也是来观演的。陈巧蓉坦言:“在中国澳门,老人和孩子都很少出现在剧场,观众群体比较固定。而这次的剧场有我们平时演出场地的两倍大,上海人看演出就像看电影一样平常,这对城市文化氛围的培育和本土艺术的发展都有很大好处。”
本报记者 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