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首批授牌的“演艺新空间”中,最大的足有5.6万平方米,最小仅100平方米,座位数也从100座到3000座不等。细看首批获得授牌的单位,可以发现,其中既有百年建筑外滩22号、大世界,也有读者书店、大隐精舍等商业场所,更有市百一店、思南公馆、K11等商业办公区域。本就是申城“非遗”演出聚集地的大世界也在进一步利用有效空间,开辟出更多适合沉浸式体验的“新空间”。不过,“演艺新空间”虽不拘于形式,但也有“硬指标”,要求每个“新空间”每年的演出不少于50场,并对演出面积、观众座席、化妆间等均有数量要求。
首批获得授牌的演艺新空间负责人纷纷表示:“能在‘十二艺节’期间拿到这块铜牌意义非凡,我们一定会组织优质演出内容,增加演出场次,让演艺新空间为‘点亮’城市夜晚的文化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据介绍,市演协之后还将围绕安全、服务和演出场次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对更多演艺新空间进行业务培训,依据“标准”组织督查、评委力量对每一个新空间进行指导和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