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千余处优秀历史建筑正焕发新生
~~~上海千余处优秀历史建筑正焕发新生
~~~上海千余处优秀历史建筑正焕发新生
     
2019年06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保留保护到活化利用
上海千余处优秀历史建筑正焕发新生
乐梦融 杨玉红
  第14个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深化城市有机更新·焕发历史遗产新生”。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上海主会场设立在徐汇区的余德耀美术馆,昨天在这座有着百年历史、承载中国大飞机梦想如今变身美术馆的机库中,专家学者们最关注的焦点就是如何让千余座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焕发新生,在保留保护的基础上加大活化利用。

  自1989年至今,上海市分五批公布了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30处。2017年本市完成了外环内50年以上历史建筑的全面普查后,扩大了131处风貌保护街坊,2018年重点完成了新增风貌保护街坊内的历史建筑价值甄别工作,将更多的历史建筑纳入了保留保护范围。“应留的必须留”是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总原则,黄浦区福佑地块、静安区张园地块“人走房留”的征收后成片保护模式,起到了重现风貌、重塑功能的示范作用。

  按照市委市府要求,上海一方面采取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加强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城市更新和改善民生需要,通过保护性修缮、旧住房综合改造、优化使用功能等措施,加强保护利用和提升历史建筑使用条件。本着“利用服从保护,利用促进保护”的原则,在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与改造利用继续推进中,正开展成片保护的更新试点,深化城市有机更新,切实加强历史风貌保护,加快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还有一些历史老建筑在修缮后,有望向普通市民敞开大门。永福路52号的小白楼布哈德花园正在紧锣密鼓地修缮中,它始建于1932年,是上影文学部所在地,为了还原西班牙外立面风格,材料手法都要细细琢磨。让历史建筑走进人民的生活,把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文化地标、旅游、居民公共活动场所、创意园区等结合,打造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红色文化的重要品牌,通过合理使用促进长远保护,这是加大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新举措。本报记者 乐梦融 杨玉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都市小区
   第A10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2019法国网球公开赛特别报道
   第A19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0版:夜上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新民法谭
从保留保护到活化利用
“文物医院”展示绝技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7从保留保护到活化利用 2019-06-07 2 2019年06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