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人
人们总喜欢把那些做事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戏称为“三脚猫”。现在回想起来,往年我曾经做过的一些事,我就是那种水平不高、技术也不到位的人。
说实话,四十多年前的我,当时已经有了两个孩子。那时,我和妻子两人的工资加起来也不到50元,日子很是艰难,好多事情我只能自己动手去做。没办法,被迫做起了“三脚猫 ”的角色。
我做过泥水工。
我家在农村,那时农村的老房子大多是用土砖泥瓦砌成的,年久失修,险象环生,老房子不得不要重新翻造了。我们夫妻俩四十多岁时,熬辛熬苦,省吃俭用,才好容易积蓄了点钱,准备造一上一下的楼房。砖头买不起?千方百计托人搞来煤渣、电渣污、土水泥,三合一混合后,放在铁制的制砖模具里,自己动手敲打浇制。请不起泥水匠,不得不请来一帮人,勉强搭起了一幢大房子。灶陂间?小工程!还是我自己动手了:夫妇俩做搭档,我爬在脚手架上,手握泥刀在上砌墙,老婆底下拌泥做小工,弯腰曲背累人!
我做过水电工。
房子造好了,水电工的任务还是自己。不会装电灯?不怕!我从书店买来了一本怎样装电灯的书,搞清零线与火线的关系,依样画葫芦,一个人爬上爬下,安装电器。两间房子,为了方便,就得安装双联开关。两个开关控制一个灯头,需要三根电线,分别在两个开关、一个灯头之间来回串联,内有八个接头!那是最令人头疼的事:时不时零线和火线会碰线,溅出电火花,好是吓人!
我做过小木匠。
结婚时,没有像像样样的家具,新房子总要放点家具嘛,怎么办?那也得自己动手做呀!寻寻觅觅找些木材来,刨、锯、凿子、榔头……木匠工具一样都不能少!我按照房间布置,家具量身定做:一张木板床、一顶衣柜、一张梳妆台、一只亚物箱、两个方凳 ——五件套。简简单单,能凑合也就心满意足了。
我做过裁缝师傅。
做衣服?没有缝纫机怎么办?你可知道:当年,那些诸如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这“三转一响”是紧俏商品,凭票供应,要抓阄,我有幸弄到了一张缝纫机票。那时缝纫机不便宜,为了完成这个愿望,我们省吃俭用攒了两年钱,之后它便是家里的“宝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粗手大脚、当教师的我用拿教鞭的手学起了裁缝。衣服穿破了,缝缝补补;穿旧了,就大改小、旧翻新。我从小孩穿的娃娃衫、开裆裤到夫妻俩穿的睡衣睡裤开始学起,到会做衬衫。结婚了,要穿中山装!不会裁衣,我就按照买来的服装纸样把衣料划线裁成衣片,我自己动手制作。
我还做过……
哎,人生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我已步入古稀之年。时代在变迁,回眸亲身经历改革开放的 40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甜酸苦辣的年代,我们的生活从短缺走向富裕,从贫困走向小康,如今的我们安居乐业,我呐,当然也不必再做“三脚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