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民间收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1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本篆刻家井谷五云
李志坚
我有一瓢酒
齿落 (日)井谷五云 作
  ◆ 李志坚

  世上有些人间际遇,常在不经意间留下深刻印记。我得识日本大篆刻家井谷五云先生,也算是偶遇。丁酉年秋雨沥沥的那几天,黄教奇兄从日本静冈赶回来,在杭州西泠印社美术馆办个展,我应邀赴杭观摩学习。教奇兄委托我在开幕式上代读了韩天衡师的贺词。那天除了杭州的部分书法篆刻家之外,还有从日本来的井谷五云先生等一行嘉宾,他们次日也有“扶桑六辔——书画篆刻展”开幕活动。经教奇兄介绍,拜见了井谷先生。当时的初步印象,井谷先生是位大气和蔼而又神情专注的可亲长者。

  次日展会上,欣赏了日方篆刻家的作品,最吸引我的是亦印亦诗的书印作品形式,记得井谷五云先生有一件作品是“人生足别离”,就一句五字,一印一书,句取唐于武陵的《劝酒》诗:“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篆写的“人”字,两根长线条从顶幅一贯到底,雄健有力,如柱擎天,印象奇深。下午在主办方笔会上,井谷五云先生书写了多件作品,越写兴致越高,最后是表演握管大书,沉雄落笔,痛快酣畅,天真直如稚童,围观者一片叫好。

  井谷先生去年夏天来中国,途经上海,教奇兄在老上海酒店招待井谷先生一行,我亦有幸作陪。席间畅叙甚欢,忽然井谷先生一脸正经地问我,你们韩老师上课,他是怎样的教法?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出乎意外,平时朋友间应酬喝酒说话,几乎少有涉及此类话题,故毫无准备。我略一思考,概括说,韩老师过去给我们研修班上课,基本上不用课本大纲,他是“点拨式”的教学法,以看同学习作为主。每看到一个问题,他觉得有必要细谈,便深入浅出进行分析,引申举例,直切要害。所以他每谈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专题研究。同学们都收获满满,无不对韩老师的精微观察力和与时俱进的美学观念佩服之至。井谷先生听得非常认真,不时点头……

  对日本书法篆刻家的汉文化深厚功力,无论是书法用笔结体,还是古典诗文运用,我很是敬佩的。像前述的唐代诗人于武陵,中国书家估计读过他诗的人不会很多。有一次我请教教奇兄,日本书法家都是以什么职业、什么专业为主?何以对汉诗汉字这么有掌控力?教奇兄说,在日本除了传统上汉字比较流行外,日本书法篆刻家很多都是大、中学校教师或教授,他们很注重汉学修养,其中不乏中文专业毕业的,加上自学能力强,自然中文功力都不错。有一次他和日本篆刻家们一起出访北京,住同一酒店,晚上去井谷先生处串门,看到他正在认真研读唐诗,此情此景令他感慨不已!历史上中国的文化孕育了日本文化,所以日本的书法篆刻家们对汉文化的学习也都十分重视。

  东瀛篆刻大师梅舒适先生早期有三大高足:山下方亭、尾崎苍石、井谷五云,井谷五云先生是其中最年轻、也是最具才华的一位。他毕业于传统的东京学艺大学书道专业。三十八年前,当时三十岁的他参加第一届“篆社展”(由梅舒适主办,日本篆刻家协会的前身)时,便以扎实的基础和凌厉爽快的风格赢得梅先生的赏识。当时,在梅先生的提名主持下,包括井谷五云在内的六名年轻篆刻才俊结成了“六辔会”,并一直延续至今。

  “六辔会”隐喻六匹骏马之意,这里深含着梅大师的殷切期望。如今,“六辔会”并未辜负梅大师之夙愿,他们的艺术成就已被业内公认为是代表了当今日本篆刻界的最高水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科创上海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民间收藏
   第A24版:创见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31
巧遇王朝闻先生
九宫八卦牌及其他
江南船韵
日本篆刻家井谷五云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A23日本篆刻家井谷五云 2019-06-11 2 2019年06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