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纳百川的上海人
余之
  余之

  上海史是一口井,上海史研究更是一口深井。深挖无止境。其深处,有炫目的稀珠珍宝,有沁人的汩汨清泉。在当下的上海史研究领域,熊月之教授无疑是一位领军人物、一位勤奋的掘井人。他的著述《中国近代史民主思想史》《西学东渐与晩清社会》及由他主编的《上海通史》(10卷)《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丛书》(28册)《稀见上海史志资料丛书》(10卷)等,已成为上海史研究不可少的工具。

  喜欢上海,喜欢浏览上海史料,由此我喜欢读熊月之教授的著述、文章。我曾对他戏说:“你是专家,我是票友;我有的是时间,你有的是学问,我们相互馈赠一下。”当然,时间是不能馈赠的,而学问则可——近又喜得他馈赠的洋洋三十多万字的《上海人解析》和五十多万字的《西风东渐与近代社会》。

  吾喜读熊月之教授的文章,其因不仅仅是他思辨清晰沉稳;文字干练通达,略带抒情,更在于他长期沉潜于上海史研究,见解独具,自成体系;长辔远驭,史料新鲜。其新著《上海人解析》(以下称《解析》)宏观、细部;人物、事件,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既长于学术性,又不失趣味性,读来兴趣盎然,是我近年来读到的缕析上海人的著述、文章中的佼佼者。

  《解析》其特色之一是内容广博。用三十万字来解析“上海人”,叹为观止。从古至今,述中拓洋,宏观细节,纵横捭阖:这里既有上海人的形成及认同的考证,也有居民特性与城市精神的分析;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也有明末松江土人,清末民初的文人遗老及近代上海儒商、贫民等,洋洋洒洒,广征博引。

  其特色之二是史料扎实。“上海人”一词作为地域、籍贯的概念始于何时?尚无定论。但《解析》溯源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比如,《中国教会新报》介绍波斯国聘请英国人制造铁舰事,解释说,“波斯国即上海人称白头国是也”;1872年《申报》报道:“虹口设有二烟馆,一为汕头人所开,一为上海人所开。”至于从行为方式、审美情趣一类文化意义上宽泛的使用“上海人”概念的,始于20世纪初年。到了民国,移民对上海的认同已成为普通现象:“所谓上海人,实际不是上海人。真正的上海人,叫本地人。本地人在上海的人口中……恐怕最多也不过占到百分之十。其余的百分之九十……广东人,宁波人,山东人,江北人,以及其余边疆远省的人,应有尽有”(见《申报》1932年9月9日),此一说,很有代表性。

  令人感兴趣的是,《解析》一书中有一部分专门介绍了一批为中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洋上海人”:傅兰雅、林乐知、雷士德、金楷理、魏林、晁德莅、卜舫济等等,他们在沪居住几十年,操上海话,自称“上海人”(有的还与上海女子结了婚),译西书、创医院、办公学、捐款赈灾……如傅兰雅翻译了一百多种西方科技文化书籍,清政府鉴于他们的卓越成就分别授予傅兰雅、金楷理、林乐知三、四、五品衔。不仅做了上海人,还当上了中国官。西侨移民扩大了我们对“上海人”的认知范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今天的“大上海”,无论从地域意义,还是思想文化、行为方式意义上,都在不断更新扩容。“何为上海人?”难以一言识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海纳百川的上海、上海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一定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创造前所未有的辉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第ZF02版:中缝12-13
血与火的历史焉能淡忘?
海纳百川的上海人
鮸鱼
水乡(水彩)
备考微信群
给孩子一片选择的天空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海纳百川的上海人 2019-06-12 2 2019年06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