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动态/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何以为家》为何不怕撞上《复仇者联盟4》~~~
《何以为家》为何不怕撞上《复仇者联盟4》~~~
《何以为家》为何不怕撞上《复仇者联盟4》~~~
     
2019年06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以为家》为何不怕撞上《复仇者联盟4》
解析文艺片破圈秘密
孙佳音
■ 《何以为家》海报
  上影节合作引进的现实题材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在公映后,不惧《复仇者联盟4》的挤压,在中国市场揽下超过3.7亿元票房,成为迄今票房成绩最好的文艺电影。除了上影节的绿色通道和衍生活动,这部电影还赢在哪里?昨天,《何以为家》的引进公司,路画影视CEO蔡公明在“洞察·动力暨电影口碑动力研讨沙龙”上,用数据说话,解析文艺电影破圈的秘密。

  “这一次我们发现文艺观众与我们之前想象的不太一样。”数据显示,文艺电影的爱好者比普通电影观众更年轻,25岁以下的购票用户比商业电影受众多出8%,而且更为活跃,有很强的购买欲。蔡公明谈到,当时“想看” 《何以为家》的人群很重要的特征是以女性为主,“点映以后,这个想看是73%(女)和27%(男)的关系,而《复仇者联盟4》是男60%,女40%。这样的话,我们跟复联撞上档期,看上去很凶险,但其实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是一个互补性。”

  虽然《迦百农》(《何以为家》)在2018年的戛纳获得了评委会大奖,影片整体的基础很好,但路画影视还是在营销上做了本土化调整。一是海报,大家觉得看完以后这个电影太压抑、灰色和阴暗,戛纳的海报便是如此,“我们想着一定要阳光一点的海报,才更合乎中国观众的要求。同时数据还显示观众很愿意看小孩,觉得这个孩子的演技很好,长得也很漂亮,海报不仅调整了色调而且大头像让孩子来,那是一个微笑的头像。”

  二是片尾,片尾的彩蛋也是路画自己做的,“当时灯塔数据显示,片尾太过于悲伤,灯一亮观众劲还缓不过来,我们便加了一些彩蛋,留一些希望。”

  三便是名字,去年戛纳和上影节放映时候,这部电影叫作《迦百农》,这个名字已经深入人心,“当时我们也比较纠结,是否调整,调整的话可能会损失一些文艺观众,不调整的话,这个名字本身对于中国观众没有太大意义。”后来决定还是要调整,选了一个跟电影主题很契合的名字,“我们做了一些措施,比如说在淘票票和其他平台上,我们都在《何以为家》后面标注了《迦百农》,两部分的观众我们都没有流失。”

  最后便是公映前的营销。路画方面认为影片因其强烈的情感,吸引的观众并不局限于文艺片爱好者。于是,他们做了一系列抖音的视频,其中有一条视频,两天之内播放了4000万次,互动点赞150多万,是当日抖音的第一名。“当时带来的转化非常强,抖音的数字往上涨得很快的时候,这边‘想看’涨得也快,《何以为家》实现了一天四五万的‘想看’增长,最后才达到现在的情况。”

  蔡公明在接受采访时说,《何以为家》和《小偷家族》的成功已是过去时,功劳有一大半要归给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上影节的好伙伴阿里影业。“今年我们在戛纳也买了四部电影,希望通过上影节的展映平台能起到同样良好的宣传效果。而后,我们也会再结合灯塔的数据,做进一步的营销方案。希望更多中国观众能看到好的电影。”

  首席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18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新西兰
   第A24版:西班牙/新民海外
做好自己是第一位的
解析文艺片破圈秘密
共享“上海服务”的精髓
新民晚报动态/文体汇A08解析文艺片破圈秘密 2019-06-16 2 2019年06月16日 星期日